一、区域位置
红梅文创园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始建于1939年,用地面积约6.2公顷。历史资源丰富,包含1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栋历史建筑,1处铁路专用线及其站房。
二、历史记忆
红梅文创园前身为1939年由日伪出资筹建的满洲农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厂,1962年改名沈阳味精厂,1998年整体转制成为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梅味精厂曾在国家味精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954年起产品连年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1966年试验成功以淀粉为原料用发酵法生产味精,并在全国首次投产成功,开创了我国以发酵法生产味精的新局面,同年味精产量约占全国味精产量的25%,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味精厂。
三、价值特色
红梅味精厂是历史上铁西工业区内重要的工业厂区之一,铁西工业区历史地位的具体体现;建厂历史悠久,曾是全国最大的味精厂,在国家味精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木结构向框架结构转变时期的典型代表,在建筑技术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厂区各建筑尺度不一,建筑之间序列完整的保留了工厂原有的生产流线,呈现出空间的多样性。
历史照片
四、活化再生
红梅文创园活化利用从整理场地关系和建筑关系开始,采取修旧如旧、原址改造、历史重现等不同手法,最大限度保留建筑风貌。同时园区着重搭建文化艺术产业交流平台,成为艺术展览、产业办公、艺术孵化、文创商业等多业态集散地,向大众呈现工业文化新风貌,焕然一新的厂区于2019年正式开放运营。目前红梅文创园已经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国家级AAA级景区、沈阳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五、更新策略
原料库位于整个厂区的东南角,代表着当年大量储存原料的空间能力和生产能力,将Livehouse级的大型演出场所植入于其中,吸引文化新能量,聚拢人流开启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
更新改造后原料库照片
发酵艺术中心是整个园区的中心所在,活化为一个回游式美术馆,原有厂房为放置大型设备在楼板上开了很多大洞,改造选择性的将原有洞的形态保留,用玻璃楼板代替,同时保留了两个原有的发酵罐设备,永久的纪念着在这个空间中曾经如火如荼的大生产时代。
紧邻发酵艺术中心的为体量较小的研究所,历史上在这里发生的试验数据输出给各个生产车间,指导生产。改造中由于南立面严重破损,在恢复原立面尺度的同时扩大入口,向城市和绿地广场充分展示建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更新改造后发酵艺术中心及研究所照片
目前红梅文创园已建设成为艺术展览、产业办公、艺术孵化、文创商业等多业态集散地,成功搭建起文化艺术产业交流平台,向大众呈现着工业文化新风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