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京津冀三地如何将协同发展规划落地 引各方猜想

2014-12-22 09:57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京津冀规划“地方版”猜想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大战略,分别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发布日益临近,各地也已经着手制定地方版京津冀协同规划细则,三地如何将京津冀规划落地,引发各方猜想。

河北 细化11城市功能定位

河北在京津冀一体化中一直扮演着最积极的角色,一位参与河北京津冀细化方案制定的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河北版的京津冀规划由省发改革委在牵头制定,未来河北11个城市的功能定位由省委、省政府来决定,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建议,基本采取的是跟国家规划相同的模式。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认为,国家层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主要是对三地功能进行了定位,具体到下面的市、区一级,规划应该并不会给予详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各地的情况,制定京津冀的详细规划,明确各地功能定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由省政府牵头制定各城市的详细规划,可以减少各地之间的竞争。张贵表示,制造业中心、生态中心这些较好的定位谁都想要,如果都按照地方意愿来,就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大可能考虑整体协同。城市功能定位交由省级决定,也避免了地方直接的竞争。

虽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但大的方向之一必然是逐渐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如何能在承接北京功能疏解中赢得先机,成为北京周边各地市重点关注的议题。以副中心为例,保定的余热还没有散尽,已经又有石家庄、邯郸、沧州、廊坊、唐山等多个地市加入到争当“副中心”队列。

一位参与规划定制的高校专家指出,在各地确定功能定位时,还是优先考虑到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分布等因素,既要考虑现在发展情况,也要考虑未来发展趋势。河北这11个城市定位肯定会有所不同,要分工明确,实现错位发展,避免重复竞争。“比如张家口、常德两地就不大可能成为制造业中心,当地都是生态资源比较好,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未来发展也是旅游、文化方面更有优势。”

该专家认为,对于未来的城市定位,保定未来可能是新能源和以汽车为主的制造业,目前保定在这两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廊坊因为离北京新机场比较近,未来可能是临空经济区和商贸物流;沧州有港口,北汽、韩国现代在当地又都有厂房,发展石油炼化条件成熟,未来这些因素在定位中都会考虑;而唐山钢铁产业比较发达,将来的定位中钢铁肯定是绕不开的话题。

天津 静待国家规划出台

河北的准备紧锣密鼓地进行,而作为“两核三轴一带”中的一大核心,天津似乎并不着急。天津市政府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在京津冀总规出来前不会推出所谓的天津版规划。

天津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玉胜分析称,天津与河北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河北地方大,城市多,各个城市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位和规划,避免重复和不当竞争,这也是系统内部优化的需求。天津地方小,功能已然清晰,无需进行事无巨细的划分,只需要等到总规出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细致规划即可。

“早在‘十二五’期间,天津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蔡玉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第一是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近年来天津经济稳步增长,预计最快将于明年经济规模超过香港;第二是国际港口城市,天津港是全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天津作为北方第一大港,理应向更高的标准看齐;第三是生态宜居城市,此前的规划称,到2015年,市内六区、滨海新区、西青区将全部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全市10%以上的社区达到市级绿色社区标准。”

此外,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后,天津又增添了几项新的职能。蔡玉胜表示,在一体化的规划当中,天津应当是航运中心和高端制造业中心,并打造金融创新运营基地。

日前,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天津港口岸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计划,而天津港下辖的东疆港区正是目前天津市申报自贸区的主要阵地。天津自贸区的开放力度将更大,凸显自由贸易港功能,在带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同时围绕国际物流中转业务开展,展现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风采。

“天津高端先进制造业发展很快,基础比较好,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成现代制造业中心。与河北不同的是,天津以高端制造业为主,河北大多数是第一、二产业为主的低端制造业。”蔡玉胜说。

此前曾有官员表示,天津建设北方金融创新运营基地是有别于北京的。北京有无数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而一些创新型金融业务因为风险太大,不适合在北京发展,天津有着深厚的创新土壤。天津的金融业发展,主要是利用高端制造业的优势进行金融创新,发展为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型金融和租赁业务,如融资、租赁、风投等。一些私募股权基金、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产业可以在天津得到较好的发展。

北京 “十三五”规划先行

北京的态度和天津相似。“国家总规划出台之前北京应该不会出台地方性的规划”,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市政府顾问文魁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地方性规划要依照国家总规划作为指导方向,所以总规划亮相之前,北京发布地方性规划不太可能。

文魁同时表示,其实从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要求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出台的限产降污政策等一系列动作,都可以归为北京地方规划的一部分,只不过文字性的规划还没有正式亮相。“除了按照国家层面的定位,北京的一系列动作也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和方向,就是疏解过溢功能、高精尖产业升级等。”

日前,记者在第六届投资北京洽谈会上见证了北京产业结构向“高精尖”调整的初效。会上有14个投资额均在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大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311亿元,超过上届21个项目的总额。专家认为,一批大型民企、高科技项目、文创项目等在京落户,将有力地促进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事实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地方性规划是否要专门制定,还需考虑多方因素。文魁表示,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必要。明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目前京津冀各地方已经开始着手“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其中北京“十三五”规划中已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课题列入其中。

据了解,早在今年8月,北京市已形成《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方案》。市政府方面表示方案将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包括生态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建设、区域协调等六大方面共53项课题。

另一个方面的考虑是,虽然京津冀三地的发展定位基本已明确,但目前国家总体规划还没出台,中央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对各地方的要求细则都未揭晓,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地方规划,北京还缺少明确的依据。

但中国社科院城环所原所长牛凤瑞认为,“北京有可能正在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方规划”。牛凤瑞表示,以目前形势分析,中央给北京“四个中心”的定位已确定,制定地方性规划的基本方向已明确。并表示,如果北京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地方性规划能成型,环境污染的是必然要涉及到的。“北京应该会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污染的规划内容为主,别的方面对各方面都比较有优势的北京来说吸引力不太大。”

同时,牛凤瑞进一步分析,与河北相比,北京由于占有资源配置、行政级别等优势,制定地方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内在动力不足,缺少积极性。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城市更新的“经济账”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