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第三届市长论坛探寻城镇化发展新动力

2014-12-23 09:56 来源:国际在线

以“新型城镇化:远见与实践”为主题的2014年度市长论坛暨“中国价值城市”颁奖典礼于2014年12月21日下午在北京新华社大礼堂成功举办。主办方同时宣布启动了国家城市国策委员会和《国家城市评论》新媒体的筹建工作。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围绕“新型城镇化:远见与实践”的主题,本届市长论坛可谓上演了一场资源汇集、经验分享、观念前瞻、趋势引领的思想盛宴。

论坛由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财经国家周刊》、国家城市评论筹备组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中国旅游与经济电视台、中国商业地产联盟支持,由国家城市国策委员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安邦咨询公司提供学术支持。

此前,由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发起主办的市长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得到了中央部委、地方城市领导及相关产业企业家的支持。本次论坛是连续举办的第三届论坛。

重新梳理新型城镇化逻辑

延续前两届的超强阵容,本届论坛参会嘉宾汇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等政要和学者。同时,国土部、住建部、工信部、国务院参事室等部委机构领导和研究专家参会了会议。还有来自全国30余座城市的市长、副市长,以及各大银行及投融资机构代表、城市发展相关的企业代表、全国各大主流媒体,本届论坛的参会人数超过500人。

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我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逻辑、发展逻辑、治理逻辑等方面要有全新的认识、全新的梳理、全新的引领,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路甬祥致辞时表示,我国已进入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今后二三十年,城镇化将继续是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选择和重要动力。路甬祥提出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必须坚持绿色低碳、智慧高效、公平和谐、平安包容;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学习和创新;必须坚持城镇化研究,认知科学规律。

随后,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王磊介绍了“国家城市国策委员会”的成立情况。王磊表示,国家城市国策委员会是由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设立,集中城市发展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城市发展研究力量、政策研究智库和咨询机构。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为中央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在路甬祥、甘藏春、仇保兴、郑之杰、周其仁等嘉宾,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新华社副总编辑夏林、瞭望周刊社总编辑姬斌、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罗海岩、王磊、《财经国家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吴亮、《财经国家周刊》主编、《国家城市评论》筹备组成员卞卓丹,以及30多位市长、副市长等城市领导的见证下,现场还隆重举行了国家城市国策委员会揭幕仪式。

作为重要环节,论坛还举行了“中国价值城市”颁奖典礼。北京市获评为2014中国科技扶持价值城市,呼和浩特被评为2014中国综合开发价值城市,盐城市获得2014中国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北京丰台区被评为2014中国投资营商价值城区,厦门市被评为2014中国旅游服务价值城市,乌鲁木齐获评为2014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价值城市,毕节市获得2014中国安居宜居价值城市荣誉,白山市和滁州市获评为2014中国生态文明价值城市,曲阜被评为2014中国文化教育与传播价值城市,广汉市被评为2014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获得2014中国城市发展文化传播机构贡献奖,广发银行获得2014中国城市发展金融贡献奖。

新型城镇化转型道路思考

甘藏春在论坛上做了“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在新型城镇化中,城市应该有自己的目标,要保持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城市安全能力建设,要具备包容心态。城市还需要有自身的城市精神和风貌,做好城市内部生态和大生态的协调。甘藏春同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连生产中心都有可能变迁,推进新城城镇化要正视互联网时代对城市形态提出的挑战。

随后,仇保兴做了“健康城镇化五底线”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健康城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实现健康的城镇化,关键在于发挥城市规划的轨道作用。城镇化第一不要犯刚性错误和恶性循环的错误;第二城市和农村要互补;第三要保持紧凑式的城镇空间密度;第四要防止出现空城;第五要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仇保兴认为,健康和谐的新型城镇化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相互合理作用的结果。整个城镇化如果是火车头,城乡土地管理就起到轨道的作用,当我们的火车头更加需要动力,这个轨道就越要刚性、越要精密,否则就会发生局限性的错误。

郑之杰做了“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作用,完善新型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要,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开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模式和做法,聚焦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政府组织协调规划优势和开行长期大额融资的优势,累计为“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规划和省市城镇发展规划的上千个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郑之杰认为,新型城镇化涉及城市建设、深化改革等诸多重大问题,融资方式不可能仅限于一种或者某几种渠道,要在兼顾好实施发展和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努力百花齐放,共同推动形成财政资金引导、政策性、开放性等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格局。

周其仁则从城镇化转型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他表示,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城镇化的变化有人点赞也有人吐槽。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城市发展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持续,那么在城市建设上就应该作出转变。周其仁认为,过往大量空城出现的原因就在于老城并未达到人口承载量的临界点,因此新城一直难于集聚人气。地方政府领导不应该弃老城而全力建设新城,也应当适当增加老城的基础设施改造的投入。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主编、《国家城市评论》筹备组成员卞卓丹对《国家城市评论》新媒体平台和《国家城市》APP应用进行了介绍。卞卓丹表示,在成功主办两届市长论坛的基础上,瞭望周刊社开始筹划城市及其相关领域为主要报道对象的全新媒体平台。这个新媒体平台既要生产有价值的内容,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的业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大趋势,不仅仅只是做一本杂志或简单将内容搬上网络。卞卓丹介绍说,《国家城市》APP既有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又有社交媒体的圈群,还有电商交易的频道,以及咨询培训的平台,这四种功能合而为一,成为移动商务新媒体。同时,《国家城市评论》还将开展调研和监测,做中国城市改革的监测者,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和评估标准。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推进

在随后举办的“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的分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河北省承德市市长赵风楼、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等,也做了一轮精彩的对话。

赵弘表示,北京第一个短板是卫星城不足,第二短板是市郊铁路不够,导致城市不能高效运转。第三个短板是周边区域遍地开花,很难取得效果,应当有所侧重发展,和北京形成联动发展。赵弘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对于北京解决大城市病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但现在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最主要的就是地方在发展经济方面的压力,这也是造成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其认为北京难以摆脱土地财政,如何探索首都财政体制问题不能回避。赵弘建议,北京视野要开阔,转化、孵化要放在河北去做。

承德市市长赵风楼表示,该市在交通、产业、生态领域都有所进展。一方面,承德打造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另一方面,吸引北京的高端人口到承德进行居住休闲,着力分流北京的人口压力。而在产业对接方面,央企和北京的很多企业很多已经进入承德进行投资。承德将力争吸引更多的北京转移产业。赵风楼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承德的机遇大于挑战。承德定位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地,承德通向北京的22条公路以前都断在“最后一公里”,现在逐步开始对接,对于承德的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刘志仁则认为,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有两方面的因素需要注意。第一个方面是认识不统一,只有三地认识统一了,一体化才能够得以实现。第二个方面是应该考虑到法律的因素,在规划上如果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做,那么一体化很难实现。

城市节地发展之道

第二场分论坛围绕“节地城市发展之道”展开。

毕节市副市长唐柳成表示,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高密度的城市发展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毕节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本土文化和外部经验的借鉴。其表示,毕节当前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阶段,具有投资开发合作的大好机会。在新医药大健康项目、农业产业项目、旅游文化产业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城市建设项目、新型化工产业项目等方面,希望和企业达成紧密合作。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表示,很多城市卖地越来越困难,征地拆迁成本越来越大,所以城市要重视存量土地。但是现在大的体制不允许发展存量,第一是税制问题,第二是工业问题,有些开发商以工业地价拿地,用于第三产业开发。应该让不符合要求的工业用地所有者把闲置土地让出来。

国土部法律中心产权处处长刘燕萍表示,经济发展到了目前的阶段,摊大饼的发展已经不可持续,我们既要保护耕地,还要满足城市用地的需求,这就要走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道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表示,我国在土地利用上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过度密集的城市,另一种是蔓延式、粗放式的扩张。关于建设紧凑型城市,第一要关注土地的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关系;第二,城乡应该一体统筹考虑;第三,应该更多关注中小城市和乡村的建设用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表示,今后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应该就是土地问题。为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首先应建立用地标准,其次应提高利用效率,第三是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第四是要运用新的发展模式,最后是应该利用科技创新来节约利用土地。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