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5-07-21 17:0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润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并强调:“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这一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必须坚持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深刻揭示了城市与农村发展的本质和必然联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是人类生产方式的演进,既是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也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随着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向城市流动、工业向城市集中,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即城市以工业为主的先进的现代经济与农村以农业为主的落后的传统经济并存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影响工业发展,也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与农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没有农业的发展,工业难以起步;没有工业的带动,农业难以发展。这就要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新型工业化开拓工农互动、城乡一体的广阔空间。

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必经阶段。城镇化,一方面表现为吸纳集聚过程,即在城镇化初期阶段,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加快向城市集中,出现城乡分离;另一方面表现为扩散辐射过程,即随着城市经济能量增强、产业升级,要求拓展地理空间、转移初级产业,走向城乡融合。这是城镇化过程的普遍规律。正是由于城镇化不同阶段集聚辐射的梯度作用,形成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和“都市圈”。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大都以行政区划为单位,以单中心、圈层式、“摊大饼”的方式扩张,既影响了城市集聚,又影响了城市品质。解决这个问题,迫切需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新路径、新阶段,既包括人口城镇化,又包括经济结构城镇化。

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没有把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利益与城市纳入一个有机整体,造成区域分割、资源分割和城乡分割,导致农村基础差、投入少、发展慢。推进农村现代化,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

习近平同志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显著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关系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突显、要求更加紧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

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增强区域整体实力的根本出路。实践证明,区域竞争实力的提升有赖于城乡互动、一体发展。沿海和中部一些地区经济实力强、居民收入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经济共同繁荣。但在大多数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城市资源配置的空间还不够大。实践告诉我们,忽视城乡联系,就“三农”抓“三农”或就城市抓城市,都是行不通的,既影响资源优化配置,又妨碍城乡共同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农村发展缺乏动力、城市发展缺乏基础、区域发展缺乏后劲。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发展空间扩大和资源要素流动,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要素交换不平等,增加了融洽城乡关系、促进工农互动的难度,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这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而且表现在一些长期参与城市建设和服务的农民工,住在城市却不能成为城市居民,服务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生活,因而对城市缺乏归属感,甚至对社会缺乏信任感。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离。城乡之间的矛盾加剧,影响社会和谐。只有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减少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

坚持以工促农、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人类文明进步是城市和农村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过程。农村发展为城市繁荣打下良好基础,城市繁荣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市与农村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都大为改观,但城乡差距并没有显著缩小。特别是在直接影响未来发展的社会投入方面,农村所占比重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农民无法将资源变成资产、将资产变成资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投资,这就制约了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只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整合农村资源,加大农业投入,才能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必须把握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增长的动力,又是发展的机遇。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符合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很难有大的改善,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在哪里?增加农村投资、拉动农村消费,无疑是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必然选择,将极大激发农村投资潜力,开拓农村市场空间,带动产业升级换代,进而推动我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符合高效配置利用资源的改革导向。着眼于城乡一体的更大空间来高效配置资源、整合资源和利用资源,既是发展的要求,又是改革的导向。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妨碍了城乡资源平等交换和优化配置。这既是城乡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又是深化改革必须突破的一个关键环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已成为突破制约我国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着力点。改革既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动力,又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创造机遇。当前面临的城乡二元结构瓶颈、政策制约和发展难题,都将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逐步破解。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走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投资与消费结构、内外需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经济发展动力结构都需要进行深入调整。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可以为这些方面的结构调整提供更大回旋空间、强大动力支持,而且可以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可以说,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基础支撑,也是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2015年07月21日   07 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