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银川启动海绵城市规划 完成目标面临三大挑战

2016-02-25 09:32 来源:华夏经纬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银川市明确提出了开启海绵城市的规划工作。事实上,海绵城市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多可以积累的经验,尤其对于防止城市内涝,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银川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爱萍在接受银川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绵城市规划制定工作已于2月22日启动,并召开了各个部门的座谈会。沈爱萍说,银川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关注生态城市建设,在各类规划编制过程中一直秉承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银川市生态规划》作为三大顶层设计之一,确定了市域范围内的生态廊道,明确了限建区和禁建区的保护原则。《银川慢行水系规划》和《银川市绿道规划》为海绵城市的规划提供了依据。

另外,《银川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银川市排水规划》已获批,是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银川地下管廊规划》和《海绵城市》相辅相成,共同进行,为银川市营造一个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强大,具有弹性和韧性的发展环境。

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沈爱萍表示,银川需要面对三大挑战。首先,海绵城市建设需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实现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的转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建设“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其次,银川市老城区硬化面积大,绿地率少,如何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建设海绵城市,将是银川的一大挑战。

还有,银川市虽然湖泊资源丰富,但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180.9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84.9mm,对于这种降雨量少蒸发量多的西北干旱城市,如何最大限度地将降雨资源充分利用,也是银川的一大挑战。

什么是海绵城市?

银川市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制定工作,首先不仅是要学习其他城市的经验,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银川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爱萍表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海绵城市不仅能促进城市环境的提升,还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海绵城市呢?

据了解,所谓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沈爱萍表示,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对于水资源既能吸收,也能释放。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在这方面,银川早已拥有湖城的美誉,拥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记者 陈玲 皇甫世俊)

海绵城市建设如烹小鲜

对于银川市建设海绵城市,银川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爱萍有着自己的见解,“海绵城市说是水的事,又不全是水的事,其实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事。建设和自然,将自然放在第一位,人类活动以最大限度不惊扰自然为原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细节方面小心翼翼地处理建设与自然发生冲突的环节。在这种如烹小鲜的模式下,才能将海绵城市建设好。”

记者:您能用一个通俗的说法解释一下海绵城市吗?

沈爱萍:海绵城市是近期热度非常高的词,形象地说,海绵城市就是要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记者:海绵城市有什么样的效果?

沈爱萍: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我们会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沈爱萍: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是为了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强调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修复和低影响开发。换句话说,就是转变城市建设理念和方式,让城市整体环境更加健康。

记者:海绵城市是怎么处理雨水的?

沈爱萍:海绵城市主要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个要素对雨水施行立体化、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综合性管理,从雨水的“快收快排”变成“慢排缓释”,强化系统治理,统筹上游下游和雨水与污水再生利用。记者:银川建设海绵城市与哪些以往的规划思路比较相近?

沈爱萍:银川市总体规划按照系统思维、人与自然和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思路,明确提出生态保护策略,协调区域性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水库等生态敏感地区;提出区域发展策略,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黄金海岸,塞上明珠”,积极创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基地,这种思路与海绵城市建设相接近。

记者:海绵城市建设比较忌讳什么?

沈爱萍:海绵城市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应尽量避免人造景观、大树进城、大面积硬化等过于人工化手段。因为这些即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水资源进入到自然的循环系统中。记者:银川在海绵城市上有什么优势?

沈爱萍:银川作为塞上湖城、百湖之市,区域主要河流为黄河干流及其支流,积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条;区域内沟渠水网密集,拥有引黄东干渠、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等十大干渠;区域含多处湿地公园,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区域含13处水源地保护地。河湖水系为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骨架。

记者:如果银川建成了海绵城市,最先受益的群体是谁?

沈爱萍:肯定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比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同时,如果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建设成千上万的“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

记者:其他城市已经展开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没有银川可以借鉴的经典案例?

沈爱萍:在地理方位上,同纬度的韩国首尔的清溪川为可借鉴的中水再生与景观用水相结合的经典案例;在发展理念上,新加坡的治水理念为可借鉴经典案例,新加坡四面环海,淡水资源奇缺,新加坡将水资源作为城市战略资源,提出“三滴水”的治水理念,即收集每一滴落在新加坡的雨水,收集每一滴用后水,多次回收每一滴水;在国内,同样为百湖之市的武汉、常德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且已有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记者:有金融机构估算,到2020年海绵城市整体的市场空间可达2.3万亿元~3.4万亿元。您觉得哪些行业会因此得到发展?

沈爱萍:海绵城市建设将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建筑、材料、市政园林等相关行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记者:在我们的规划思路中,有没有特别具有银川特色的思路?

沈爱萍:银川的思路是坚持西防水、中理水、东治水,留住天山水、用好黄河水、保护地下水、多元利用中水。

记者:您能不能给读者展望一下未来银川海绵城市的图景?

沈爱萍:海绵城市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的同时,还要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休闲、品质等多功能需求,不能为了“海绵”而海绵,在满足海绵设施功能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融入人文、文化,提升人们生活居住品质,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