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我们能否给后代留下“百年建筑”

2014-06-05 14: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龙 军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一些高楼大厦出人意料地“短命”。建筑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这是高速发展的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近日,“责任与百年建筑——中国城市发展模式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业内专家就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展开高端对话,呼吁企业共同担起建设百年建筑的社会责任。

“短命建筑”频现

2007年1月,曾是西湖边最高楼的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09年2月,曾是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15岁”的夏宫2秒内成了废墟;

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

而事实上,除了这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这些正处在“青壮年”的建筑非正常“死亡”,无疑对环境和资源是一场灾难。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

正是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即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

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同为50年,但平均使用寿命却长得多。如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25年、85年、80年,“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建筑缘何“短命”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

绿地控股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总建筑师胡京说:“建筑的寿命主要取决于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与此息息相关的是施工用料的质量和工程设计质量。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构想,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是标号40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国大部分短命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20的混凝土,仅此一项差距就使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

也有专家表示,建筑的使用寿命,除了建筑本身的问题,还和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如果城市不能做一个好的规划,开发商在只能服从政府规划的条件下,也可能做不出一个好的建筑。所以开发商在履行责任的时候,常常根据市场对设计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比如说把商用改成住宅,把住宅改成商用。到底哪些地方更适宜商用,哪些地方更适宜住宅呢?就当前的市场而言,可能是开发商最清楚。但是,从土地规划和土地价值来说,也许政府有政府的想法。这和税收制度和其他一些政策都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地方做成了商用,政府可以获得所得税。如果做成了住宅,政府可能没有回报,甚至还需要投入,因为没有税收。所以在两者的相互关系之下,我们的城市很难有百年建筑。

城市建设需要有责任的企业

眼下,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有地产人士清醒地看到行业的方向。“房地产商面对竞争压力必须紧跟绿色、智能化大势。”胡京看到了城市化和智慧化所蕴藏的时代机遇。他说绿地旗下每一座建筑都秉承着“规划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更要满足民众对建筑的需求”的设计原则,当前更是抓住中国城市化与信息化发展浪潮,打造聚智慧酒店、智慧社区、智慧综合体、智慧写字楼于一体的“智慧建筑”体系,而绿地中心正是绿地集团联手IBM、微软、思科、三星、华为、中兴、电信7大全球科技巨头打造的中国首座智慧办公蓝本。

湖南德思勤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固新看到国际上一些建筑经历了几百年,依然熠熠生辉,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重要驱动作用。他将他对城市的理想付诸德思勤城市广场的建设中,不仅在规划设计上看齐全球地标建筑,邀请美国RTKL、法国MVA、美国柏诚、瑞士旭密林、美国RAA、美国AECOM等国际顶尖团队参与到规划设计中,还专门引入在全球领先的施工管理团队美国C3进行项目管理,并将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这一顶尖技术工艺在项目建设中大范围使用。

“华远华中心项目在材料选择上,不管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地方,都会选用货真价实的材料。同时还通过了LEED节能认证,比如外墙体系,我们采用了外保温和干挂石材体系,考虑到南方比较潮湿,在保温材料和石材之间我们又增加了一层镀锌铁皮,这是超出国家规范标准之外的。”华远地产副总经理、长沙城市公司总经理许智来认为,对有责任的开发商来说,建房子是一种使命。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结构性改革 ——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