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确定了2016年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特色小镇的推荐数量,合计共159个名额。通知指出,候选特色小镇近5年应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群体性社会事件、历史文化遗存破坏现象。也就是说,与新城新区不同的是,特色小镇是基于现有的建制镇的提升和改造建设。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城镇的特色和历史风貌丧失后患无穷。没有历史文脉传承的城市是没有末来的,历史在现代是可以共生的。如果一个城市有各个朝代的建筑,那会非常美观繁荣的,可惜的是,我们有些城市独缺本地文化传承的建筑”。因此,打造特色小镇的战略意义深远。
此前7月份三部委更是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小镇。
以浙江省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国内已初具规模。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建设特色小镇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特色小镇的思路应该是以产业为核心,一镇一策,分别在某个产业里进行小规模的产程融合先行先试,为新建或改造升级以及更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积累经验,节省探索成本。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表示:“此次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建设特色小镇是指在现有的建制镇基础上,并且有一定人口和历史文化以及特色形态,以产业为核心,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寻求特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产业:警惕概念炒作
据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特色小镇没有围绕产业核心,而是炒作产业概念,在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去做房地产,与产业基本没有多大关系,连龙头企业也只是想去借风口做资本运作赚利息差。
据记者了解,浙江湖州美妆小镇,所谓产业就是原有的一个大工厂,在基础设施都没完成的情况下,别墅群却作为配套项目盖起来了。更为惋惜的是位于浙江湖州的丝绸小镇,概念越炒越烈,最后变成“摊大饼”的开发模式,一顶帽子大家戴,变成了三四个分散区块,核心区块现在还是个公园状态。中国丝绸曾收获过举世瞩目的辉煌,以富可敌国的湖商为代表的中国丝人曾经活跃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现如今,我国丝绸行业不仅面临来自印度、泰国、越南、巴西、乌兹别克等国的竞争,甚至在国内,还面临群龙无首的品牌短板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王旭东就曾表示:“小城镇内需的潜力很大,小城镇承担着补短板的作用。”丝绸小镇也切中了湖州丝绸企业研发设计和品牌短板的问题,可以为企业升级转型提供很好的平台。然而,连湖州当地人,大部分公众都只知道西山漾(湖),而非丝绸小镇。连享誉国际的文房四宝之一——湖笔,都渐渐无人提及。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如何突出特色,而特色便是小镇的地理标志,或者说是小镇的品牌。我们要打造的特色小镇应该是像“杭州=西湖”“西湖=杭州”、“苏州=园林”“园林=苏州”。湖州也同样要让公众一联想到丝绸就是湖州,一提到湖州便是丝绸。
产业是核心,小镇的发展潜力应该是对产业和企业的分析,但现实是产业的分析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不是去找咨询机构做可行性研究,而是去做“可批性研究服务”。
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从产业入手,而不是扩大基建。大家都只想着投机,这已经不只是特色小镇的问题了。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项目尽快启动而让投资机构和建筑企业来做主办人,这就造成上项目容易,做好项目极难,运营期内极有可能产生非常多的风险,例如,行业壁垒和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运营风险,招商引资不足导致资产闲置的市场和收益风险,无产业导致被上级政府取消项目的政治风险,浙江昊策咨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特色小镇的产业规划应该让市场方有机会参与进来,前期的策划、规划阶段,应该设置通道让相关产业投资人、运营方参与研究。需要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比如乌镇,就是依托旅游资源发展而来”。一个小镇,要打造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标志,而产业的规划、建设、传播都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如何富有战略性的建设小镇的特色是一项繁重工作,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西南交通大学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晓兵表示:“特色小镇、PPP、TOD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都是跨界的、复杂的、系统性的产品,都需要花时间去研究,打造,积攒和积淀。”以大跃进的方式去推,是不能满足时间维度的险关要求的,人气、市场、产业都是需要慢慢积攒的。
资金:政府大包大揽要不得
打造特色小镇的另一核心问题就是资金,以湖州丝绸小镇为例,仅西山漾片区就计划在三年内投资约51亿元,而湖州市2015年财政总收入为327.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1.31亿元。丝绸企业普遍利润微薄亏损。众多企业举债经营。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如果政府自己光着膀子干起来,财政承受力又严重不足,采用集资、BT、担保、明股实债等方式则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的责任风险。地方政府不能再走过去土地财政的老路。这个时候我们又要谈到近几年热炒的PPP合作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这里有一些很好的例子,比如位于杭州余杭的梦想小镇,是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他们把老粮仓改造成了创业小镇。梦想小镇就是政府提供硬件设施,创业平台去选项目入驻,例如,政府对平台有房租和电费补贴等支持,也对他们有业绩考核,是典型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
但更多的小镇却是政府先导,前期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财政,甚至用政府购买服务来变相举债,仍然是在做土地财政的文章。
政府本因是掌舵的,企业是划船的,现在却是政府在划船,企业在坐船。
这是个好时代,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新经济必然带来很多的新机遇,改革红利必然也将创造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特色小镇是“速度城镇化”转向“深度城镇化”的一剂良药,需要政府和企业同心齐力,共同谋求城市未来发展道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