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单霁翔:加大执行力度 全面落实《故宫保护总体规划》

2017-03-13 08:5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单霁翔接受采访,并就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意义与如何推进落实提出了建议。

单霁翔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2017年1月,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批准并公布《故宫保护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的落实,将使故宫的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更加完整地保护。

为了全面推进落实《故宫保护总体规划》,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口气提交了16份提案。在接受采访时,单霁翔向记者强调,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过去文化、智慧的继承和总结之上,通过文化遗产,人们才能够认识自己从何处来,认识祖先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由此更加清晰地了解人类的追求,明确我们如何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编制保护规划对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单霁翔首先从编制保护规划的重要性谈起,他说,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而言,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而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制定保护规划同样具有纲领意义。

“可以说,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就是它的法规性文件,是直接指导遗产地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具有指令性的‘操作手册’”,单霁翔解释道。

他指出,保护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保护文物本体的真实性、文物古迹的环境风貌,有利于指导管理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规范和统筹安排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各类建设活动。保护规划制定的保护措施及提出的技术要求,还有利于指导文物保护工程的进行。规划提出的管理和开放计划、游人疏散计划等,对于核定和控制游客总量、管理日益增加的旅游热潮、限制其对文物古迹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规划,逐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在保护方式上由突击式、抢救性、应急式向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的转变。

他认为,编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有助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认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立起直接的、显著的联系。

“《西安宣言》提出的文化遗产的‘环境’的新概念,除传统认识上自身物质环境外,扩大到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扩大到保护其文化背景及与相关的无形文化遗产。”单霁翔告诉记者,“这使得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的视角,由原有的本体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认知逐步扩展到社会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功能价值等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价值认知,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丰富,文化遗产更加生动、更加充满活力。”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将指导未来8年故宫遗产保护工作开展

2017年1月,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批准并公布了《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前身是故宫博物院2003年10月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2012年2月,故宫博物院再次组织合作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017年初《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正式获得批复并向社会公布。

单霁翔告诉记者,《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是故宫博物院迄今为止,第一份以文化遗产价值整体保护为目标的专项保护管理规划。它在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强调完整性的立场上,系统梳理了文化遗产的价值,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故宫价值的三大主题,也就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典范、明清宫廷文化的见证、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品;也是第一次经由宫廷文化价值主题,将故宫不可移动的庞大建筑群体与可移动的珍贵馆藏文物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价值主题下,建立起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利用、管理与研究诸方面,充分体现出当代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理念。它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管理和研究,全面展开了10年工作回顾与评估,归纳出主要问题。然后在重点研究故宫的遗产价值、分析其特征、辨认其载体的基础上,采用了问题导向的务实态度,针对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突出问题,逐一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级、分类、分区、分批、分期规划措施,由此走向“遗产价值的整体保护”规划目标。

“规划主要任务包括遗产价值研究、遗产完整保护、遗产功能分区、遗产本体保护、遗产诠释、观众管理和遗产管理等。”单霁翔说,“而规划对象是皇城内承载中国明清宫廷文化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及其产权归属单位,除包括紫禁城、端门,还包括大高玄殿、皇史宬和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3处分属国家级和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遗存占地面积106.09公顷。”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所以,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可另行制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但主要措施应符合本总体规划要求,单霁翔说。

单霁翔告诉记者,规划范围与故宫的世界遗产缓冲区等同,东至安定门内大街——东黄(皇)城根——中国国家博物馆东侧规划路,南至正阳门,西至人民大会堂西路——西黄(皇)城根——新街口大街,北至北二环路,规划面积共1463公顷。而规划期限为2013~2025年,规划中一切保护对象保存现状的评估均以2013年时的状态为基础。

据了解,《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综合分析了故宫各类价值载体不同的保存、保护和利用要求,分门别类、区分等级,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与利用方式。并依据国家“十二五”至“十四五”国民经济计划期、《“平安故宫”工程》分期计划及故宫博物院成立百年期限,按近期(2013-2015)、中(2016-2020)、远期(2021-2025)逐步实施。截止2015年底,近期规划中的24项工作,已全面落实。截止2016年底,中期规划中的34项工作,已启动33项。

加大《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执行力度

单霁翔告诉记者,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同时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压力存在于23万平方米的古建筑、180余万件(套)的馆藏文物、1500万人次的年接待观众量三方面,这三者在遗产的保存、保护、利用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与制约;外部压力来自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快速推进中的城市建设对故宫的周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公众对文化与社会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导致了故宫潜在的观众量持续攀升。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家的“中国梦”、“文化复兴”等目标的提出,故宫的文化价值作用及其所承担的民族文化振兴之责任日渐显著。

单霁翔介绍说,近几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加紧编制并推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审批公布的同时,也在加大执行力度,全面实施落实《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内容。一是“平安故宫”工程于2013年4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启动实施,成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编制工作的进展。二是针对故宫年观众量和日观众量世界第一的压力,在实现观众量控制指标为最高值8万人次/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限流分流措施,使淡季参观人数进一步提升,淡旺季差距不断缩小,全年接待人数趋于平缓,“削峰填谷”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初步实现了疏导观众流量、引导观众错峰出行的作用,通过网络预售购买门票的观众比例也大幅提升。三是按照院落历史功能,结合管理现状要求调整管理空间功能分区,调整故宫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比例与分布范围,尽可能扩大开放展示区范围,形成完整、集中、颇具规模的开放展示区域。2002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的时候,故宫的开放面积只占30%;到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开放面积已达65%;2020年计划开放到80%;2025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百年院庆,开放空间有望达到85%。四是提升展陈水平,突出故宫博物院特色及优势,增加展示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五是提升观众服务水平,提供完善的服务、整洁和谐的参观环境,让观众们有“尊严”地参观,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

以系列提案推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全面落实

今年是《规划》公布实施的第一年,为了进一步推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全面落实,今年两会单霁翔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快实现故宫文化遗产完整保护的提案》、《关于提升故宫博物院周边环境质量的提案》、《关于故宫周边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关于加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管理的提案》、《关于抓紧制定<故宫保护条例>的提案》、《关于严格执行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提案》等一系列提案,“希望以此切实加强故宫文化遗产保护和促进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单霁翔说。

其中,《关于加快实现故宫文化遗产完整保护的提案》建议,一方面依据故宫文化遗产价值整体保护的原则,采取以开放促保护的文物建筑保护策略,调整故宫博物院开放区与内部管理区的比例与分布范围,尽可能扩大开放区范围,逐步实现开放区占地面积74.51公顷,占故宫博物院用地面积的85.02%,形成更加完整、集中、颇具规模的开放区域。另一方面,依据紫禁城历史上辅助用房的位置,将办公管理用房沿故宫城墙内侧进行布局,从空间组织关系上理顺保护展示与办公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时按照部门业务与文化遗产的关联密切程度,决定相关部门位置。故宫宫墙以内除保留必要的安全保卫和有关业务部门之外,逐步外迁其他职能部门和研究部门。

《关于提升故宫博物院周边环境质量的提案》建议,由交通、旅游、市政、绿化、水系、环境等相关部门齐心合力,解决故宫周边环境现存的诸多突出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在城市管理层面与相关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

《关于故宫周边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建议,将太庙、社稷坛、北海、景山、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等,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明清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力提升这些文物古迹的文化知名度,在古都北京的核心区域形成气势磅礴的世界文化遗产群组,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可以提升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级别和监管力度,还可以使来京参观者有更丰富的观赏内容可供选择,有利于缓解和疏导故宫博物院的超大参观流量,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关于加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管理的提案》建议,一是加快制定国家一级的专项法规《故宫保护条例》,以统筹协调管理方式,整合跨部门、跨单位的故宫整体保护管理措施。二是对城市开发与建设实施监测,包括北京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对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中轴线视廊和城市天际线等景观环境的不良影响程度,发现违反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和进行纠正。

《关于抓紧制定<故宫保护条例>的提案》建议,抓紧开展《故宫保护条例》的专项立法工作。通过专项立法着眼于协调故宫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坚持整体保护、原状保护、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护主体和责任主体,构筑对于故宫进行分层次、分区域科学管理的法律防护体系,有利于对故宫文化遗产进行完整保护。同时,《故宫保护条例》的立法过程能够广泛吸纳民意,尊重全社会保护故宫的积极性,深化对故宫保护的认识,使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中来,为故宫保护和管理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关于严格执行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提案》建议,进一步加大实施“最大承载量”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最大承载量”的要求,对于超量接待旅游者的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规定予以惩处,确保景区良好环境和旅游者安全。

访谈的最后,单霁翔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将会引导我们,使故宫的完整保护能够更加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故宫的文化遗产保护更加完整,使更多的故宫文化资源活起来。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