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两会热点|提质升级 推进“人的城镇化”

2017-03-13 11:33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屈芳

新型城镇化是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必提的热词,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河南着力打好的“四张牌”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城镇化率和城镇化水平尚不高的中部人口大省,河南如何在实践中写好“人”字、走出“新”字,探索出一条生态、融合、适度、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代表委员们纷纷热议。

1.大小结合加快中小城市提质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

岁末年初,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了两件大事: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试点启动。将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建设与着力县城发展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同步推进,我认为是找到了一条适合河南省情、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我省是农业人口大省,城镇化率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不能仅靠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城市,必须“大小结合”,通过对量大面广的中小城市“提质升级”,吸引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作为河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内需潜力,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这说明,省委省政府的新型城镇化思路,是和报告精神高度契合的。

作为信阳来讲,新型城镇化的思路是,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抓手,积极对接中原城市群规划,同时统筹推进所辖县区“提质升级”,城乡一体发展、共同繁荣。下一步,信阳要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宜居宜业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同时依托信阳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地下空间科学利用的新型城镇化,努力在我省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2.以人为本为“农民进城”破除障碍

全国人大代表、新野县城郊乡马营村村民王馨:

我从16岁去东莞打工,至今在外“漂”了28年,从本质上讲始终是一名农民工。我觉得,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解决好“农民进城”问题,让农民愿进城、能进城,进城后留得住、转得出。

从我身边农民工的经历看,他们大多数人是愿意就近实现市民化的,手头有一些积蓄后,会梦想在县城买套房安家。而能否在城市真正留下来,首先要看是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所以一个城市吸引人口集聚,首先得有产业的支撑带动,产业发展是“火车头”。当然,即使有份工作、在城里买了房,也只是“一只脚迈进了城里”。城市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问题,对农民工来讲都是影响能否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这为农民安心进城破除了重要体制障碍。我期盼着,下一步各地能在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步伐,并切实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等“三权”,让农民进城的门槛更低,更公平、更便捷、更安心。

3.规划引领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

“人的城镇化”是核心、目的,“物的城镇化”是手段。毋庸讳言,不少地方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着重“面子”轻“里子”、重建设轻规划、重速度轻质量的问题,违背了“人”的需求,一系列城市病由此而生。

“城市看海”“马路拉链”等现象怎么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要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我觉得点到了“穴位”。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城市才能真正让生活更美好。

统筹城市“面子”“里子”、地上地下建设,首先要坚持规划引领。要坚定不移地严格规划标准,维护规划严肃性,不能拍脑袋决策,更不能领导一句话就改变规划。其次要确保高水平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筑牢“里子”的重要举措,在建设过程中应创新探索,示范带动,同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最后要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都应有机运用到建设中,让城市在更“智慧”中实现更宜居。

新闻1+1: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就要满足人的需求、改善人的服务、提高人的素质。全国两会期间,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河南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裴志扬表示,以人为本就要认真解决人们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问题。要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引导新市民加快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从原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转到注重文明素质培养、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的新生活方式上来。

2016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4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按照我省的人口来算,将有近1000万人要进城。如何让这近千万农民敢进城、愿进城、能进城?

“单纯靠郑州、洛阳和其他省辖市显然是不行的,现在一些城市已出现‘城市病’,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适应,推进城镇化,必须利用好量大面广的中小城市。”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认为,省委、省政府把中小城市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大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客观要求,是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现实选择,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与农村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员相亲,具有落户成本较小、两栖生活便利等特点,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上的优势日益突出。”灵宝市委书记李宏伟说,“我们将乘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政策东风,提出建设‘产业优、城市美、百姓富’的新灵宝,推动城市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打造通达便捷、休闲宜居、富有活力的公园式城市,以人为本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