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高淳,远郊县向新城区的规划转变

2014-08-08 10:11 来源:《南京日报》

打造南京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江南现代生态休闲科技新城—

这里有近2000年的历史老街巷,粉墙黛瓦,萧然物外;

这里有口感鲜美的固城湖螃蟹,个大肉肥,鲜中带甜;

这里有三山两水五分田,还是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

这里就是高淳。

去年,高淳开始了撤县设区的大变革,未来规划的S1地铁通车后将极大缩短这个远郊县通达市区的距离,也意味着过去作为独立单元的高淳可以加速融入主城发展。

基于南京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江南现代生态休闲科技新城的全新定位,新成立的高淳规划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南京市规划局和高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迅速调整思路,以绿色、人文、智慧、集约为导向,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精心修编至2030年的“近中远”3个时期《南京市高淳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

未来的高淳,将是长三角品质生态健康宜居城、南京到黄山旅游带上的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及苏南地区科技新区与制造业服务枢纽,最终成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增长创新示范区。

对于高淳华丽转身后的蜕变,人们拭目以待。

八大规划创新让远郊县升级为新城区

由于地理位置在江苏省西南端、南京最南端,过了高淳便出了南京、进入安徽,因此高淳成为皖南对接江苏的桥头堡,也被称为南京的后花园和南大门。

一直以来,高淳坐拥先天的山湖资源,具有江南典型的生态特征。高淳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地貌分为低山丘陵和平原圩区两大类型。东部是蜿蜒起伏的低山丘陵,西部是一望无垠的湖盆平原,为固城湖、石臼湖环绕,水网密集。

这个拥有43万人口的远郊县,如今正在完成县城向城区的转变,转变考验的首站便是规划部门。

如何将一个远郊县打造成升级版的新城区,融入南京主城发展,并引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风向?

带着这个问题,去年5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全市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南京市规划局和高淳区人民政府组建了南京市规划局高淳分局,分局迅速对辖区开始调研摸底,着手修编《南京市高淳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

项目组对旧有的高淳总规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是原来的规划对区域角色的定位仍局限于南京的远郊县,缺乏在南京都市圈、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宏观视角下的深度谋划;其次是原版规划虽然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但如何让生态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上升为竞争力的落脚点仍然比较传统;此外,原版规划对城市增长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团块状”扩张模式,同时城乡全域统筹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在综合考虑撤县设区、南京都市圈规划、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四大规划背景”下,去年底,新版《南京市高淳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出炉。

新版规划具有八大创新:一是空间形态的创新。将之前“团块状”的城市空间布局提升为都市化的生态组团城市布局,并有机融合基于湖、绿的“岛式”组团意象和乡村;二是生态系统的创新。注重自然、社会两个原生态的协调保护,推动浅层次的“绿色”系统上升为真正的生态循环系统和“生命系统”;三是产业结构的创新。建设基于最好品质生活、生态的绿色生产板块;四是交通与空间组织的创新。摒弃传统的“主—次—支”道路分级,构建快速通道与慢行系统、特色街区与智能交通互融链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五是社会发展的创新。以“城乡等值”的理念和政策促进全域统筹发展,以更好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动人才集聚落户;六是规划实施的创新。在规划好产业项目布局的同时,更加注重乡村环境、生态景观、绿道系统等“外围”设计,促进区域发展内生动力的增强;七是功能定位与区域角色的创新。考虑撤县设区后的角色功能转换,把高淳置于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全局中进行考量和定位;八是发展模式与文明的创新。探索以绿色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模式,以生态文明为主要内涵的新文明形态。

1/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