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精神

2014-08-13 14:41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强调发展精神

据《新闻晨报》报道,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品格。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中,强调了“突出开放包容的发展精神”,并提出不断增强城市包容能力,推动各种资源汇聚和多元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广泛融合。

什么是国际大都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人员、信息向一些世界重要城市迅速集聚,促使这些大城市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重要空间节点和枢纽,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和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被称为“国际大都市”。

按照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国际大都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全球城市”,英国城市规划学者彼得霍尔对此概念作了经典解释,即专指那些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事务中发挥全球性作用和影响力的国际第一流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第二个层次是“国际性城市”,指具有某些国际性功能的地区性国际化城市,如巴黎、芝加哥、新加坡、首尔、法兰克福等。

什么是国际文化大都市?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经济层面逐步扩大到文化层面。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达程度,已从单一指标转向多重指标。当城市的经济力、政治力要素指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最具竞争意义、发展潜力和时效性的要素,往往是城市拥有的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即文化“软实力”,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1989年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文化吸引力,通过吸引而非强制,使得别人自愿跟随或遵循,仿效生活方式,认同思想观念,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创新力、凝聚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国际大都市重视文化要素所形成的综合竞争力,促使自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国际文化大都市通常具有如下特征:人口结构的多样性、文化生活的多元性、文化环境的包容性、社会各方对于文化事业的积极参与性,不断革新的文化创造力,吸引各类国际人才的聚集和发展,形成对周边地区和全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为何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

早在2011年上海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今年2月,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中,则强调了“突出开放包容的发展精神”,提出“要不断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不断增强城市包容能力,推动各种资源汇聚和多元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广泛融合。保护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地域特色,增强城市魅力和软实力,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总体发展思路。(资料提供: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