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吴志强谈“公园城市”:公共底板下的生态、生活 与生产

2018-05-14 10: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城市病”影响着市民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刺激着城市努力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无论是花园城市、山水城市还是生态城市,概念背后都承载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吴志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时也是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更美好的城市?因为只有更美好的城市才能够有更美好的生活。

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为了拿到世博会的主办权,先用了英文的“Better City, Better Life”去参与国际竞争,后来翻译成家喻户晓的中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城市?

“现在有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公园城市。”吴志强说。

5月11日,他在成都参加了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挂牌成立仪式暨公园城市规划专家研讨会,并受聘为成都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顾问专家。

吴志强表示,成都过去的发展和成就,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城市一样,它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提升空间还很大,要研究的东西还很多。

“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公园城市就是城市里面多放几个公园。”吴志强的第一个研究课题,便是解答公园城市的内涵,“在我看来,这四个字可以拆开来看,分别对应公共、生态、生活和生产。”

他说,公园城市是对“Better City”的一个很好的回答,关键是答案背后的内涵,要素怎么组合、如何变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内生性的系统,“那将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情。”

公园城市不等于“公园+城市”

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在2月底举行的成都市两会上,成都将最新修编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提交大会讨论审议。根据规划,成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包括“到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5月11日,全国首个专门研究公园城市的智库——天府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在天府新区的兴隆湖畔挂牌成立,该机构承载着“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园城市理论体系”的期待。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公园城市?从概念上应该如何理解?

吴志强表示,公园城市并非一个已存在的学术名词,目前暂未发现相关理论研究和系统实践。在他看来,不应该是“公园”和“城市”的简单叠加,而应是“公”“园”“城”“市”四个字的含义总和。

他解释说,“公”代表了公共性,对应公共交往的功能,譬如过去很多漂亮的公园都被“围”在院子里,老百姓不容易进去,而公共性就是指设施要开放给大众,让百姓受益;“园”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对应生态系统;“城”对应人居与生活;“市”对应的则是产业经济活动。概括说来,就是公共底板下的生态、生活和生产。

吴志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没有生活就不是城,没有充满活力的创新就不是市,公园城市要有“一公三生”,要成为完整的生命体,形成一套体制机制,包括资金投入和产出,百姓生活的便利,等等。

他直言,不要简单地认为公园城市就是城市里面多放几个公园,“那是不对的,太肤浅了。”

重在需求研究 突出“人民性”

采访中,吴志强反复强调要用更丰富的内涵、更多的含义来理解“什么是更好的城市”。

如果说“公园城市”是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建设?哪些要素、怎么组合、如何成为一个生命系统,等等。

吴志强说,成都在很多方面都有典范性,比如天府新区的生态建设,不仅是大规模增绿,一草一木都是动了脑筋的,品质设计不错,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但这还不够。

他向记者解释到,未来的社会将走向创新社会,多少青年人可以住在这里?公共性够吗?房子怎么办?看病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往上提,城市建设也需要以更多的条件来思考可持续性问题。

“我的衡量标准是世界,我希望这里能够为世界提供范式。”吴志强说,“按照世界方式的话,你就知道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还可以提升的。”

再比如,新区往往在生态上做得很好,但活力还不够,而老城区恰恰相反,二者如何融合?

吴志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诺大的城市里,如何把这些“三生”要素融合,实际上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没有一个模式可以一劳永逸。

“比方说有老城底板的、林盘底板的、新区底板的、工业区底板的,在这种底板下分别嫁接一些新的要素,但是嫁接进去以后不光是为了好看,它是一个生命系统,要有生命力。”他说道。

为此,吴志强透露,其接下去要做的大量研究正是需求研究——根据各个地方的底板,看他们各自究竟需要什么。例如,孩子、老人、年轻人,不同的年龄组需要什么,早中晚大家需要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需求的细化,是会提高我们的品质的最关键的点。”

吴志强最后说,第一天被聘为顾问,要研究的东西很多,很多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公园城市的概念告诉我们,人民性很重要,百姓在想什么很重要,我自己觉得需求性研究后面会铺开来的。”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如何看待“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