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平行论坛主题解读 > 正文
我国已确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风貌是城镇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镇的软实力,传承和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是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
一些西方后工业化的国家,近一、二十年为了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开始实施“打造美丽国家”的战略,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和保障城市风貌的改善和提升。中国是一个具有6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发展,更新与保护的矛盾显现,“千城一面”问题突出,一味追求形式新、奇、怪等现象普遍。在城镇建设中如何体现地域性、时代性的风貌特色是城镇发展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城镇风貌管控又始终是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难解的课题,不仅是学术理论问题,而且常常成为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紧密关联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公众话题。近年随着城镇发展重点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城镇风貌更加受到公众的关注,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的突出问题。
虽然多年来在我国城市规划工具体系中不乏对城镇风貌管控的考量,然而就其实施绩效来看却喜忧参半,不尽人意。所以,当前我们需要认真深入地讨论:中国当代城市规划究竟应以何种技术手段和技术储备,来管控我国现行城建体制下的城市风貌?或者说,风貌管控到底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制度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梳理归纳如何识别各地域最具典型性的城乡特色风貌的构成元素和特质,为建立我国城乡特色风貌传承和塑造方法与制度体系做好基础工作。为此,特设置“城镇特色风貌传承和塑造的困与惑”学术对话议题。
本议题主要探讨如下四个主题:
(1)城镇风貌特色的内涵和本质?
(2)如何识别城镇风貌特色?是结构性还是感知性要素更重要?以不同地域的典型案例为例。
(3)城镇特色风貌管控是技术性问题还是制度性问题?
(4)设立“城镇特色风貌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议题将以主题报告和主场讨论两种方式进行。根据讨论主题,邀请了10位在城镇特色风貌方面具有学术研究经验与实践经验的专家,从干货满满的学术报告,到四场思维碰撞的专题讨论,并以广州、上海、扬州等历史风貌保护地区为实际案例,深度解析当前我国城镇特色风貌传承和塑造的困与惑。
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供稿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