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史育龙:建议将成渝城市群崛起提升为国家战略

2019-04-12 10:02 来源:​新浪财经

在新的时代,在内陆地区尽快培育形成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城市群经济核心区,对于优化国内的发展格局,解决不平衡充分的问题都具有意义。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会上的发言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既面临不平衡问题,也有不充分问题。解决不平衡问题主要靠补短板,也就是聚焦在老少边穷和资源枯竭等衰退地区,聚焦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解决不充分问题就得靠增长,这就需要聚焦一些具有显著增长潜力的地区。现在从全国范围看,成渝城市群就具备成为增长潜力地区的条件。

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沿海三大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新时代,在内陆地区培育形成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城市群经济核心区,对于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作为全国发展龙头的沿海三大城市群,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一是人口相对密集而且持续流入,二是与外部市场有便捷的联系,三是整体对外开放度比较高,四是人居环境比较好。现在看,成渝城市群也基本具备这些条件。

成渝城市群是人口密集的人口流入地区

成渝城市群18.5万平方公里,2018年总人口规模超过9600万人,相当于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呼包鄂榆、滇中、黔中、天山北坡和宁夏沿黄等西部其余七个城市群的人口总和,相当于在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上集中了7%的人口。在2010-2017年这七年间,成渝城市群的人口增长了444万,占同期西部12省(区、市)常住人口增加总量的27%,成渝城市群应当是西部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这个地区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520人,显著高于西南地区每平方公里96人和西北地区每平方公里33人的背景水平,仅从人口密度看,成渝城市群也应当成为一个发展高地。

成渝城市群有很好的增长表现

在全国19个做过规划的城市群中也是佼佼者。从2010-2016年重庆连续六年的增长速度进入全国前三,2017年第四,去年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一个曾经连续七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西部内陆省份而言,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换挡期”,出现一点速度波动是可以理解的。应该给重庆更多一些时间再下结论,正如当年讨论新区问题时需要给郑东新区一些时间一样。四川全省在2013-2017年期间的年均增长达到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去年也达到8%的速度,位居全国经济大省(市)前列。成渝城市群经济总量已从2014年的3.76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近6万亿元。

成渝城市群现在已经站在开放前沿

开放水平不高是长期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一带一路”打开了向西开放的新空间,西部地区由内陆边陲一举成为开放前沿,成渝城市群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举个例子,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陆上运输通道——中欧班列从这里起源,到现在成渝两市依然是国内始发班列最多的城市。2018年全国共始发中欧班列6300列,重庆和成都加在一起超过3000列,占全国总量将近一半。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基础构建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了“一带”与“一路”有效衔接的国际大通道,也为西北地区建立了新的南向出海通道。

成渝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要解决长期制约这一地区发展的成渝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的问题,促进两个核心城市相向发展。

第二,是要着力破解成渝城市群对外联系的瓶颈制约。一是加快推进南北向通道建设,强化与西北腹地的联系,提升联通西北、西南的通道效率,构筑从大西北直抵印度洋的大通道,形成辐射南亚的战略高地。二是布局以新一代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三是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在欧亚陆上物流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形成支持跨国产业分工体系的基础设施系统,也通过密切与西北地区的联系,促进解决西部地区的南北分化问题。

三要通过布局一批高端要素集聚和发展平台,促进成渝城市群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城市群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四要着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