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正文

中国传统人居规划理论建构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单位案例 发布时间:2022-10-20 16:59

案例图片

2.png
3.png
4.jpg

案例详情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是为奖励在规划领域中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个人或组织而设立的奖项。2020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共3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与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主任武廷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王学荣等共同完成的《中国传统人居规划理论建构》项目荣获一等奖。

项目介绍

人居环境是人类文明的综合体现与智慧结晶,规划建设水平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之标志和象征,中国城乡人居规划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长期以来,璀璨的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历史缺乏从中华文明高度的系统总结,丰富的中国人居规划理论缺乏契合中华文明特色的提炼与建构,宝贵的传统人居规划智慧尚未得到应有的传承与发扬。自2005年以来,《中国传统人居规划理论建》项目组致力于发现和传承中国人居规画传统,坚持自主创新,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协项目等,系统地总结历史、建构理论、创新技术。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 总结历史 夯实学科根基

从中华文明高度系统梳理中国城市规划史,揭示中国城市规划“为治” 的本质属性,从“城市-国家”关系总结中国城市规划的六个阶段与三个传统。以现代化视野梳理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历程,总结中国与世界、计划与市场关系影响下中国区域规划形式和特征,首次提出区域规划作为空间治理手段的本质属性。总结中国古代城乡规划知识框架,构建以中华文明和古今文化为根基的城乡规划学知识体系。成果支撑中国科协《中国城乡规划学学科史》之古代部分、《城乡规划学科技术路线图》之文化部分、《城乡规划学名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人居环境科学卷人居总论分支。

2 建构理论 揭示规画传统

原创性发现中国古代规画概念,“三证合一”开展覆盖都城、府县城市、典型区域的系列实证。归纳提出了中国古代“六法三术”的规画方法与技术体系,六法即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因势利导;三术即画圆正方术、相地择址术、都城象天术。系统揭示了“匠人营国-体国经野-城邑天下”多尺度中国人居规画实践模式。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4项、青年3项资助。

3 创新技术 示范当代实践

成功开展基于传统规画智慧的现代城乡规划技术方法创新与应用示范,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引领和支撑城乡美好人居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开展传承山水城规画智慧的城市规划设计、基于规画复原的文化遗产价值发掘与保护、基于文化格局与空间协同的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等技术方法创新与应用示范,有力支撑了雄安新区规划工作营、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研究等。

项目出版规划教材2本,著作20部,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项,显著促进了中国城乡规划理论水平提升与行业科技进步。项目技术成功应用于多尺度规划设计,既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又支撑地方特色空间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