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赵燕菁:土地财政的历史、逻辑与抉择

2014-10-27 10:48 来源:爱思想 作者:赵燕菁

结论

城市化的其启动,是传统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过程中,非常独特的一个阶段。能否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对于高质量的城市化至关重要。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模仿、追赶,鲜有能真正称得上“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而“土地财政”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制度创新。其经济学意义,远比大多数人的理解来得深刻、复杂。

“土地财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城市化提供了动力,也为城市化积累了风险。放弃是一个容易的选择,但找到替代却绝非易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模式。“税收财政”演进了数百年,导致了世界大战、大萧条、次贷危机、主权债务等无数危机,其破坏性远大于土地财政,但西方国家并没有轻言放弃。它之所以仍然被顽强地坚持、探索,盖因其积累模式的内在逻辑使然。

“土地财政”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如何使用。很多情况下,问题并非“土地财政”本身,而是“土地财政”的使用。随着城市化阶段的演进,“土地财政”用来解决的问题也应当及时改变。通过不动产的形成和再分配,“土地财政”可以在全社会的财富积累和扩散中,起到其他模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

最优的城市化模式,就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空间区位,组合使用不同的模式。“土地财政”是城市化启动阶段的重要工具。一旦原始资本积累完成,城市化进入稳定下来,其历史角色就可能逐步淡出,甚至最后终结。

一个模式的初期,不完善是正常的。在充分理解其在中国经济中的深刻含义之前,就对其妄加批评,不仅十分轻率而且非常危险。至少,在我们找到一个更好的替代模式之前,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从更长远的经济发展阶段看,我们今天所担心的问题,很可能会随着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完成而自动消失。深圳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城市之一,税收收入占到政府收入的93%以上,来自土地的收益已经微不足道。但深圳经济并没有因为无地可卖而“不可持续”——由于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深圳“土地财政”已经悄然退出。深圳的实践表明,我们可能根本无需为不治自愈的“病”吃药。

本文的早期版本2013年5月14日曾以“城市化、信用与土地财政”为题,发表在中宏网(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http://www.macrochina.com.cn/info.shtml)。简化版以“重新研判‘土地财政’”为题,刊发于《第一财经日报》(2013-5-13)。现在的题目为匿名网友在网上转载时所加。王建先生、仇保兴先生、周其仁先生和华生先生曾与笔者进行讨论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特别是周其仁先生对本文逐段批注,并到厦门与笔者彻夜长谈。许多网友对本文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批评和意见。在此一并致谢。笔者本人对文中的观点负责。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版

2. 李炜光:论税收的宪政精神精,《财政研究》[J];2004年第5期第2-5页

3. 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新华网,北京,2013年1月5日

4. 张千帆:“城市土地 ‘国家所有’的困惑与消解”《中国法学》2012

5. 骆祖春、赵奉军:“美国土地财政的背景、经历与治理”《学海》[J];2012年第6期

6. 王克强、刘红梅、张璇:“美国土地财政收入发展演化规律研究”《财政研究》[J];2011年02期

7. 赵冈:《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人口》,《食货月刊复刊》13卷3、4期合刊1983.7

8. 梁庚尧:《南宋城市的发展》(上),《食货月刊》10卷10期,页4-27,台北,民国70年1月

9.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12-1

10. 朱云汉:《中国大陆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讲座,台湾大学,2012年9月28日(http://wenku.baidu.com/linkurl=pXp9hEhW2meVs7l3PGLOwldfQ_yzYFSpL02d2ei1JiDzU1uEq7FKBKPlQGFoWgDVJl4EIzvKZcHP22qr2SUJvGoTkRT1wGckRJcWcOTIgs7)

11. 赵燕菁:理论与假设——城市化过程中的市场窒息与资源短缺[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12. 赵燕青: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中国城市化《城市规划汇刊》 2000年01期

13. 吴伟科、 赵燕菁:“高覆盖保障房建设的融资方式”,《城市发展研究》[J];2012年10期

14. 赵燕菁、吴伟科:“住宅供给模式与社会财富分配”,《城市发展研究》14 卷,2007 年

15. 赵燕菁:“保障房须广覆盖”,《财经》2011年27期

16. Hibbard,Benjamin H.:A History of thePublic Land Policies. New York: Macmillan, 1924.

17. W. ArthurLewis (1978),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Order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0/10<<<12345678910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