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仇保兴:大数据成为治理城市病的“中医”疗法

2016-11-29 14:21 来源:新华网思客

在“2016国是论坛”的“数字经济——引领新趋势”专题讨论中,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发表了主旨演讲,其中他提出,智慧城市的设计,从政府来讲应该聚焦在公共品,应该能够治理城市病,否则的话就是白智慧、空智慧、乱智慧,但当前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设被IT企业绑架成为白智慧、空智慧的典范,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商业品的智慧城市。就智慧城市需要提供的公共品而言,仇保兴认为应该包括绿色交通、智慧水务、智慧能源、空气污染治理等。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成。

1125 仇保兴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姚冠华摄

讨论到数字经济,其实跟共享经济是一个东西,是共享经济的翻版。但我个人理解,数字经济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第一就是数字这个人类历史上本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第一次成为重要的资产,而且这个资产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变得越来越值钱;第二,这个重要资产现在现在正在爆炸式的扩张,发展速度特别快,因为万物互连,什么东西都连在一起,连在一起就产生数据,因此这个数据就必须要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第三,这样一来数字化就成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运动,这个数字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实物资源的使用效率,把实物资源的能量成倍放大。

基于这三点,我们来看最热门的智慧城市到底是怎么回事。

智慧城市的三大误区

当前,每个城市都在自己标杆自己是智慧城市,但是这个智慧城市陷入了三大误区:

一是把目标和手段混淆起来。有的智慧城市的定义,居然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应用了大数据、应用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就叫做智慧城市,目标没有了,只有手段了。

二是混淆了政府自身能力建设和政府要干什么的界限。我们曾经在城市公务员中调查什么叫智慧城市?这些公务员一致地写“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部门大数据库,政府管理信息化等等,这些所有的信息孤岛都成为智慧城市的内容,所以智慧城市对老百姓的服务能力就被割裂了。我刚才讲的数字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互联网+”,这个“+”没有了。

三是混淆了商业品和公共品之间的关系。什么叫智慧城市?很多人认为是电子商务、智慧产业、滴滴打车、智慧旅游,如果这些东西是智慧城市,我们都别搞了,一个阿里巴巴的总裁把所有东西都搞定了,他不仅把中国的城市全用电子商务覆盖了,而且覆盖了世界上2/3的地区,那政府干什么呢?所以我们应该很明白,政府应该把它的目标在这一场波澜壮阔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定位在自己的公共品上,做企业、大众做不了、做起来不划算的事情。

智慧城市不止一种

中国提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用智慧的手段消除城市病,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服务,形成与经济城市发展匹配的形态,这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写法。同时,中国还有一个部署,说到2017年底,所有的市县都要把基础性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先建立起来,同时到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

那么,什么叫多种智慧城市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种:一是节能减排的智慧城市,二是减灾防灾智慧城市,三是政府管理绩效智慧城市,四是治理城市病的智慧城市,这四类归纳为基本的智慧城市的公共品。这样一来把它聚焦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比如聚焦节能减排,首先要对城市进行诊断,诊断以后进行生态改造。怎么改造呢?绿色交通、智慧水务、智慧能源、空气污染治理,把“互联网+”延续到绿色建筑、绿色社区上去,自上而下,所以这几个方面是公共品中间的普通品。

智慧城市应该提供哪些公共品?

我们整个城市要转型,转向绿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门槛,这个门槛就是需要紧凑的用地模式,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的占比要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要保持,更重要的是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要减下来。围绕这个门槛条件,我们用了手机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把一个大城市里面,某一个点上不同的手机拥有者一年中聚集的模式,在20小时中间分布规律都找出来。这个我们抽样调查原来是搞不清楚的,现在非常清楚和形象,我们的拥堵点在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来,如果电脑速度快的话,它都可以动态地反映。所以说我们通过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的分布,可以判断出城市出了什么病,原形毕露了,哪些人出了问题。

那我们再来看最新的的分布式的交通体系叫PRT,比如5万人口一个城市,我们一般需要4万辆车来满足,但是它只要4000辆车就满足了,为什么?这4000辆车是公共的,都在路上跑,你一发信息它就跑过来了。中国的城市因为它是紧凑的,所以必须用智慧的手段,我们考虑绿色交通的特点,首先是多样化的,第二是零排放的,第三必须是低能耗的,第四是它的体积很小并且适用紧凑,第五是舒适。所以,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中,小型电动自行车、小型电动车、小型电动的摩托车应该成为一个主流。

智慧的水务,它有两种应对智慧:一是水里面有没有问题可以快速检测;二是我们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我们的海绵城市建设就是一种把城市的水问题,通过像海绵那样吸纳、自我循环来解决水的问题的一种简单办法,这种简单办法已经蔚然成风了。但是许多用传统办法设计海绵城市的案例,遇到了新的挑战。比如在美国,不同的海绵度会产生不同的节水、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的效果,其中城市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成正比,而且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

然后我们再看智慧能源,大家可以看到,智慧的能源建立在我们把建筑与城市、能源的产生和能源的使用三者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可以造就出巨大的效益来。比如说把10%的屋顶装上太阳能就可以产生出一个三峡的发电量,而且这些屋顶产生的分布式电源是非常安全的,哪怕我们所有的电网受到破坏,它也自己能够生产供主体房屋使用。在一个社区里面,我们可以把屋顶的太阳能、屋顶的风能、生物质能都用于发电,可以把这些分布式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储存结合起来,形成一整个系统,最终可以把一个社区从一个耗电单位变成一个发电单位。

现在,我们再看空气污染治理。空气污染每个月、每一天产生的原因都不一样,正因为产生的原因不一样,治理的方式不一样,所以要有动态的、实时的检测和应对。需要我们预测污染的强度,有哪些源头、次生的源头,这样才能有效地、智慧地应对。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的活动24小时中,20小时以上在建筑里面,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建筑变成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都能节能减排,而且通过每一个建筑单位面积的节水、节能,同时让这些行动的结果可视化、可比化,会产生巨大的节能效应。

我们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万物互连,互连的基础上又可以进行人工智能处理,真正形成智慧城市,但是这些都需要我们把公共的智慧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因为智慧城市必须先从公共品开始。

智慧城市的设计之前,需要大数据的诊断

智慧城市的设计,从政府来讲应该聚焦在公共品,应该能够治理城市病,否则的话就是白智慧、空智慧、乱智慧,这种乱智慧还挤占了我们民营企业产生的智慧产品,或者被少数IT企业绑架成为白智慧、空智慧的典范,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商业品的智慧城市,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主流性的错误。

但是在智慧城市在设计之前,需要对城市进行诊断,大数据成为诊断的利器,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样一来把传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看成西医的话,那么智慧城市、数字的手段就是“中医”,咱们可以来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理城市病,这样就为我们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健康基础。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