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肌理该如何保护

2016-12-21 15:00 来源:文汇报 作者:祝越

部分石库门的改造更新方式常常在学界被作为一种反面例子提出———将原有的建筑拆毁,再用市场化方式按照原有风格重建。学界的观点是,虽然这一方式也提出了修旧如旧的理念,但改造后的石库门不能开启,只是装饰,其天井变成地下空间,原有的里弄社会形态被抹去,失去了石库门里弄的原真性。而近日建业里变身酒店的消息一经报道,也曾引发争议。

争议一:整体拆除后复建合理吗

目前建业里的东弄、中弄是拆除后按照原有样貌重建的,地下还挖掘出三层空间,地下一层作为房屋拓展空间,地下二三层开辟了232个停车位以及未来酒店的后勤管理空间,这是质疑声最大的一个方面。

实际上,对于建业里来说,目前的“修旧如旧”是当时建筑状况条件下的最佳方案。负责修复工作的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劲松介绍,建业里过去虽然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大修、中修,但大部分建筑出现结构性损坏,内部木结构部分开裂霉烂。同时,老建筑又长期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里弄居住人口由原来的一幢一户,增为多户共住,再加上房屋内无卫生设备,其使用情况、使用功能已不适应现有房屋居住标准。整体搬迁时,260套房屋内共迁出1093户居民,东弄、中弄已显严重破损,部分建筑只剩外墙。

基于上述情况,建业里保护利用基本遵循了保护原有建筑格局和里弄建筑外立面、恢复历史风貌的规划控制要求,整体保留了建业里三分之一的历史建筑,即完整保留了西弄,东弄、中弄鉴于损坏严重,无法直接修复,只能通过调研历史图纸及测绘资料进行复建。在复建中充分考虑建筑的细部处理,包括门窗的色彩、选用的材料、“老虎窗”的设置等,并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取舍,完整延续了西弄的内部格局。朱劲松说,这是基于当时建业里状况所制定的比较有利于保护的一个方案。

而地下空间的挖掘在酒店方眼中是亮点之一,“这主要是考虑了未来建业里的停车问题,如今进行修复保护后,车辆可以直接开进建业里地下。”曾经参与过多国历史保护开发项目的嘉佩乐酒店中国首席代表梅萍表示,在保留原有风貌格局的情况下,提高土地使用率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地下空间,这是尊重历史的同时让建筑本身焕发新生的一种方式。

争议二:改建后是不是“假古董”

在部分学者眼中,目前建业里的开发模式是不可取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有真实性、历史的可读性、整体性以及可持续性,在修缮上则要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原结构和原环境,但在建业里的改造中,几乎看不到对于历史信息的保存,就好像是一具蜡像,虽然可能与真实的人很接近,但是没有生命力。”

朱劲松回应,为了做好保护改造方案,建业里项目邀请专业保护设计顾问单位耗时近两年,从城建档案馆等处搜集相关历史文件图纸资料,并整理汇编成专业书册。按照以现状测绘为主、结合历史考证作为设计依据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功能和空间完整性的前提下深化、优化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围绕保护要求深化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保护改造方案的有效落地,在保护改造过程中,建业里项目对诸如砖块、屋顶的瓦片、木材等原始建材都进行了认真检测分析,对可以再利用的原始建材进行分类搜集及保存。在保护改造过程中尽量选取原始建材,对无法使用原始建材的部位,也在满足现行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与原始建材自然构成、特征相似的替代材料,运用原有技术进行复建,力保建筑材料运用的统一性与延续性,以使其恢复原有外观面貌。另一方面,建业里项目还采取文献归档的形式,不断汇编综合性的文档,包括草图、图纸、细部、照片、材料、视频、书面说明、条件评定等等,确保留下保护改造过程的完整记录,延续建业里的历史文脉。

争议三:城市记忆不应是“标本”

弄堂深处有人家,修复后的红砖还能唤起记忆吗? 有专家质疑,老建筑依旧是一种“活体”,它既有历史的遗痕和精神,又不应该割裂与当下生活的黏连。未来的建业里会彻底与市民隔离吗? 嘉佩乐酒店方表示,将探索城市记忆的再造,尝试让改建后的建业里融入当下都市的文化、生活。

作为未来建业里酒店的运营方,嘉佩乐集团在全球管理着30个酒店项目,其中不乏当地的历史保护建筑。位于爱尔兰的艾斯克湖城堡、新加坡原英国皇家海岸防卫司令部均通过改造而变身酒店,“在使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酒店方计划在马头墙、外铺内里、后期石库门里弄、水塔、法国公司的圆形商标旁放置指示牌以及醒目标识,引导人流,普及建业里的历史知识。酒店入口处的图书馆将成为建业里历史及现在的照片展览区,青年艺术家根据建业里创作的装置画和雕塑将出现在酒店的公共区域。根据中国传统节日,各类文化活动也将引入建业里,让建筑实现活态传承。

梅萍说,保护与开发,风貌与功能,达到平衡并不容易。建业里探索了一条成片历史保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保留了城市肌理,又赋予其现代功能。希望建业里保护利用的得失利弊、分歧争论,成为一面镜子,为上海更多成片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映照出明朗图景。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潘芳:城市更新要以人为核心,精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