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究竟如何才能走出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发展怪圈

2014-08-26 09:4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 阳

事实上,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转型,还包括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是世界上公认的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代表。从上世纪60年代起,鲁尔就开始城市转型,时至今日,尽管当地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失业率仍是德国最高的。

“这说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艰难。转型不只是上几个项目,还面临着向哪转、怎么转的问题,不仅需要借鉴成功地区的做法,还需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彭会军表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正确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的具体行动,更需要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和约束。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条例仍在起草中,离正式出台尚需时日,而完善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提出了资源开发秩序的约束机制和利益分配的共享机制,这两点对于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因地制宜的路径选择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是什么?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认为,转型主要有三种途径,即转变、转向和转移。

所谓转变,就是利用现有资源围绕主业实施深度开发和相关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由一业独大变多元产业;转向,即发展与资源产业不相关的产业,重新培育主导产业,资源城市走多元的发展道路,产业由资源型转向非资源型;转移,则是对区位条件不好且难以发展其他产业、转型成本比较高的城市,实施整体迁移。

贵州万山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但随着汞资源逐渐枯竭,万山发展陷入了困境。“我们调研后建议,万山只有搬到另外一个地方才有出路。万山接受了这个建议,现在成了铜仁市下辖的万山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所长肖金成曾是万山转型规划的负责人,他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转移重建的新万山建起了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万山转型工业园区”,目前已有51家企业入驻,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有不同的转型途径。”支大林指出,与万山这样的独立矿区城市不同,以伊春为代表的林业枯竭型城市,主要是通过提升优质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及生态旅游业;以煤炭、石油为支柱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根据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同样是煤炭资源型城市,辽宁阜新和山东济宁有着截然不同的转型路径。

阜新的煤炭资源接近枯竭,因此选择了固定投资相对较低的现代园区农业作为替代产业,同时依托剩余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打造煤化工基地,形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阜新模式”。

济宁属于煤炭资源成熟型城市,按探明储量至少还可再开采20年以上,但济宁在煤炭效益非常好的情况下,主动提出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机械制造、纺织、信息技术等产业,探索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济宁样本”。

“科技创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强调指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要靠科学技术,无论是济宁还是阜新,采用现代先进技术,从当地的资源实际出发,实现自主创新,这才是转型的出路。

2/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