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上海获评“非常适宜步行”城市

2014-08-28 10:35 来源:文汇报 作者:叶松亭

中国哪座城市是“步行天堂”?又有哪些城市“离了私家车就不能活”?

《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昨日发布,在全国东、中、西部35个被选中的城市里,香港被评为“步行天堂”,上海等4个城市紧随其后被评为“非常适宜步行”城市。《评价》表示,在适宜步行的城市中,市民绝大多数日常活动可通过步行和公共交通完成,而在不适宜步行城市中,人们出行则很大程度上依赖机动车。

管理水平高但便捷性差

对一座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主要综合考虑4方面表现: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以及当地政府对步行系统的政策管理水平。

在最终得分中,上海在35个城市中位列第三,仅次于香港和深圳,被列入“非常适宜步行”一档。具体到4个考核方面,上海在政策管理水平方面的得分很高,几乎和香港不相上下,并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但便捷性相对较差,在得分前十的城市中列倒数第一;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分则位列中上。

《评价》提出,要提高城市“步行友好性”,首先要鼓励“紧凑混合的土地利用”,如减少功能单一的大型居住区和商业区,增加街区活力和步行的吸引力,中心城内部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停车场等。同时,要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体系,特别在居住区、商业区、娱乐中心周围建立步行系统,并完善步行系统和城市公交设施之间的联系。良好的照明能鼓励居民在晚上步行,同时提高安全性,因此要注重步道周边照明系统的亮度、覆盖范围和路灯间距。最后,步道两侧要有座椅、公厕和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出现高低变化时多用缓坡代替台阶,步道沿线景观可以和当地艺术机构合作,以增加美观性等。

未来要发展立体交通

事实上,在上海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不少区域中,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始终是“重头戏”之一。例如,此前静安区就提出计划利用部分现有道路资源,在区内建设“三大慢行圈”,在中午和晚间“健身高峰时段”,对占用机动车道路的路段配合交通限流限速等措施。而规划部门为杨浦区滨江南段设计规划方案时也明确提出,除了要逐步打通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为建设沿江慢行系统做准备,还要在滨江腹地区域沿杭州路等规划一条串联周边历史建筑的通道,并和滨江区步道对接成一条“O”形环路等。

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心副总工程师王曙光表示,上海之所以能被评为“非常适宜步行”,一方面和交通领域采取的精细化管理有关,同时也因为上海交通空间尺度比较适合。“特别在黄浦、静安这样的老城区,道路比较狭窄,路网密度高,沿街商业界面活跃,这些都是适合步行的有利条件。”他说,“浦东及部分郊区新城,道路宽阔、红绿灯间距大,这样的布局更利于行车而不是步行。”

至于上海在“步行便捷性”方面得分不高,王曙光认为,固然存在城市版图较大等客观原因,但也和上海立体交通不够发达有关。“今后上海要进一步发展城市慢行系统,在老城区要保持高密度街区网络,让沿街界面更宜人,在新城区则应发展人性化立体交通,让市民步行时不需要通过地面作为转换空间。”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潘芳:城市更新要以人为核心,精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