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正文

自由论坛二: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

2015-10-14 16:3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嘉宾目录:

伍江:工业遗产价值、保护及利用问题

吕传廷: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

阳建强:工业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困惑

张松:上海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特点

石崧:存量规划背景下上海工业遗产保护的战略思考

刘奇志:批规划容易,实施起来很难

沈锐: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和实践

张晓云:沈阳工业遗产保护实践

赵志庆:黑龙江横道河子小镇工业遗产保护实践

刘向东:卢森堡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及经验

张晓云:沈阳工业遗产保护实践

张晓云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特别感谢学会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来把沈阳的工业文化遗产的实践与各位专家还有规划所的同行们进行交流。沈阳一直被称为“东方的鲁尔”,我很有感触,我们今天在谈工业遗产利用有很重要的时间点,沈阳的保护利用是滞后于国内其他城市的,是这两三年才开始做的,毕竟有一个整合的过程。我们工业文明发展到现在,在存量时代,工业真的能为我们城市增加一些活力,这个也是我们规划想从这里面做到更多的地方。

一、背景及思路

沈阳是东北中心城市,东北现象也在我们城市建设中明显体现出来,我们有完整的工业基地的产业门类,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东北的支持。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沈阳有很多工业的印记,在国家层面,今年3月17号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东北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专项实施办法》,实际上提出了一个30%到40%的补助政策,这个对于沈阳目前的经济有一个推动作用。实际上在我们城市的工业文化遗产过程当中,我们进行了梳理,像2008年由旅游局发起的工业之旅,另外就是我们再结合总规这块,将沈阳的工业文明提到很重要的位置。我们一直把工业文化作为很重要的一个起点,但我们这个工业文化不是那么幸运,我们很多领导很重视,他们从政府的角度进行了很多的尝试,相对来说,像东南大学的阳教授说的,我们一直在把工业用地卖掉之后来进行我们的搬迁改造,前段时间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形势决定了我们把这些全部拆掉,来解决这些下岗职工的保障,包括新的厂区的建设,现在我们到了一个创新时期,也是我们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时期。特别高兴,明年的年会在沈阳举行,所以,我们这次也是和市领导进行了沟通,特别希望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结合现在沈阳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惯性,以重大的城市事件来促进转型发展,我们希望这能给我们明年沈阳年会带来新的生机,也希望各位专家提出一些理念。

二、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1.沈阳工业遗产概述

从工业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一直把它分为三个阶段,从开埠开始,这是我们工业文明的崛起,后面是振兴的时期,沈阳的工业起源是民族工业和民国工业。我们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建设,沈阳是从双重结构开始发展,在我们民国初期实际上就是说围绕着老城在东部建设复兴,我们在向东发展。实际上沈阳的工业,很早以前就是以军事工业为起点,以铁路来发展的工业物流和城市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1904年日俄战争后,沈阳工业变为殖民工业,在这40年里,都是沈阳工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当时将沈阳定位为经济中心,日俄战争之后就开始了重点发展重工业,沈阳成为世界上继英、美、德国之后的第四大工业区,产量占全国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实际上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工业体系的确也是在逐步的完善。从40年的发展过程,沈阳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建国初期,我们城市化水平是最高的一个地区,也是工业最发达的一个地区,在当时我们的这个区域的建设已经考虑到区域同城的理念,实际上我们是一个区域的。

从城市的用地布局来看,在铁西区这个范围内,是按照规划实践的结果,北部是工业区,南部是生活区,这个铁路线基本上进入到每一个厂区内部,这个有效的支撑着我们制造业生产运输的模式,同时按照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建造厂房及配套的生活区,这个就是我们觉得铁西或者是整个沈阳的城市布局影响着我们后面城市发展的一些空间布局。我们的排水系统和居民的排水、供水、供气等,在当时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1945年的时候,记得当时毛主席说了一句话,我们即使丢掉了所有的根据地,如果有了东北,我们就有了中国革命的稳固基础。我们很多的兵工厂和很多的战略资源都是从这里提供的,成为了我们解放时期的钢铁后勤,我们很多从城市建设到工业发展,乃至我们行政治理体系都起源于东北,包括我们后面的试点都是从东北向全国规划的,当时有很多的工人和管理干部,沈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创造了很多重点的项目,我们一五、二五时期的156个项目,有58个放在东北,改革开放以后很长的时间,我们把上缴利税放到中部,有四个来自于辽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沈阳创造新中国时期数百个第一,我们新中国第一枚国徽是从沈阳机床厂出去的,还有很多个第一。

经历了整个的计划经济的调整之后,到2003年,实际上这个时候城市很不适应计划经济,所以2003年铁西开始实施工业企业的东搬西建,近几年随着发展程度和文化意识的提高,铁西调整改造思路,通过工业遗产存量的改造利用,实现城市内涵的提升。这个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提升,这些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大家现在要是到铁西去看的话,所有的工业都是这里带来的,当时从战略层面提出了要把工业和开发区进行合署,要建立工业文化长廊,。后来我们再谈工业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的重点是谈我们的规划是怎么和京津发展结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像刚才天津沈主任说的,我还没测绘完就拆掉了,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这就是目前我们列出的48处工业文化遗产,中间这块都是办工建筑,基本上和我们老城是非常相似的了,我们也按照生产性、办工性、交通性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划定。这里面有一些已经进入到市级文物了,有的列入到历史建筑了,但是大量还是以工业文化遗产落在这个里面,目前基本上是这样的状态。

2. 沈阳遗产价值

沈阳的工业文化遗产,是集聚的,而且是沉淀的,这是城区发展的一个价值,城市、生活配套的方式,所以相对集聚;第二个就是它的门类齐全,体系完整,体现了当时工业上的观点;再一个就是整个公益的先进性,包括厂房的建设,还有我们建筑技术,艺术性高,再有就是沈阳的历史地位较高,从老中国到新中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它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沈阳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

沈阳的工业化遗产当然和其他城市一样是以博物馆来建的,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中国工业博物馆,这是我们反复争取到的,我们还有一些蒸汽机、工人村等博物馆,大家明年去沈阳,我们肯定要带大家去参观我们的铸造博物馆,这里面还会定期的搞一些文艺,包括一些媒体都利用它进行一些展示活动,所以呢,这是我们很真实的一个写照。实际上在这个铸造博物馆的北面就是这座工业博物馆,很遗憾的是它是重新建的,不是利用老厂房改造的,包括中国发展历程上很多有名的产品,包括很多荣誉都在里面了。后面也是我们有的一些创意产业的地区,沈阳很多都还是在探索当中,不像上海有那么三不变的明确规定,我们制造产业园,也是日本的一个机械车间改造的,当时的改造不是遗产保留,要落实市里面的抗震避难场所。

四、规划师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不是我们把这个东西理出来,大家怎么守得住这个东西。我们要细化政策保障,我们要出台一些政策,我觉得应该是由堵为梳,应该是对工业文化遗产的用地的转变进行控制。在存量规划的时代,尤其是中心区,从国家的层面,或者是政府的层面,出台这样一个用地的细则,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意义,这个不允许城市用地直接向居民用地的转换,从长远的收益来看,必须从政策上面进行控制。再一个就是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收转的,之前土地都是用它来产出的,应该说现在有产出,实际上我们看到像我们说的这个,政府还是要贴钱的,因为你不论做什么,它的投入、收益都不像开发似的很快就有回报。可能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或者没有收益,但是它带来城市新的产业的转型是很好的。从政策导向来看,对他的收益要进行一些转变,同时还应该从某些角度来给予支持,政府层面要有一个指导思想的转变。从政策制定的初期就确定方向,然后来制定我们后面政策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另外我们也想针对沈阳提出打造一个城市策划,主要是通过年会推进这个事情,所以提出了一个设想,准备把新天地和红梅味精厂这块进行一个整体的保护,按照工业文化遗产方式去做,我们把这个点和有的资源融合起来,那么我们会形成很好的一个示范园区,也形成一些创意产业,有利于我们城市的转型。我们统计了一个沈阳小工业园区的人数和工业园区人数相比是1:7,沈阳和其他地方是相反的,真正的土壤是缺乏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来促进城市的发展,我们希望它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效益。我们也希望形成一个产业链,形成重工业的一个区域化的展示,真正带动发展,通过我们的设计,或者是理念,真正形成一个由区域的整体的供应化系列,我们也希望沈阳有一天能和鲁尔一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也是一个畅想,谢谢大家。

主持人:他讲了沈阳的一些工业遗产和沈阳的挑战,有很多的历史,但是很多历史形态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刚刚提出了很好的政策保障的建议,就是如何把这个工业用地能够结合我们城市的发展,做一些政策方面的响应。还有就是要考虑到工业用地的特点,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上,把这个短期效益变成长期效益,这个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不是简单的卖地,用地的遗产来形成长期的回收的效应,这样这个工业遗产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并且它的收益在一定时间内应该比一次性卖地还要大得多,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一定要用用地的情况来考虑,不是简单从房子本身,这样才能抓住这个问题的本质,这是张院长的这个报告给我的启示,非常感谢。接下来我们有请赵志庆教授来讲一讲哈尔滨的工业遗产的情况。

8/10<<<12345678910>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