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正文
学会理事、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赵燕菁先生做了题为“市场监管:规划的盲区”的大会报告,其核心在于强调规划已经站在经济舞台中央,监管是城市规划最大的盲区,对于最为重要的房地产市场,必须尽快建立楼市的监管体制并出台保市政策。报告共分为“选择性失明”、 “房地产目标”、“核心战略”、“战略执行”、“规划部门的压力及机制创新模式”等五个方面。
1.选择性失明
1.1股市与房市现象的比较
股市现象的关注:而从6月15日本轮暴跌开始,仅仅10个交易日,两市总市值蒸发逾15万亿。
房市现象的忽视:8月份全国房价环比涨势放缓,城市间房价分化趋势依然非常明显。
1.2房地产:地方政府的“股市”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本质是融资。
购买一个城市的不动产,实际上就是购买城市公司的股票。股票的市场价值,乃是对一个城市未来公共服务水平的预期。
1.3房市代表的市值远超股市
金融:早在2011年时,中国银行抵押物中地产和其他不动产就已高达39%(在规模达14.5万亿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中这一比例更高)。
税收、政府融资、家庭财产亦是如此。
1.4更危险的下跌
一旦房价下跌,地价就会下跌,处于非交易状态下的存量资产的价值,就全部需要重估。主要经济体(特别是企业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将会影响所有市场参与者信用。后果极为严重。
2.房地产目标
2.1如何去杠杆
日、欧都是通过紧缩还债的做法恢复资产负债表,结果导致更深的危机。
相反,美国的做法不是减债,而是通过回复资产的价格让资产负债表回复均衡。
在危急时刻,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更是极端重要。它决定了系统性危机的走向。
2.2机会
房地产是地方性市场,不易产生全国同步震荡。
海啸来临,那个城市能够容留更多的企业避险,就看那个城市构筑的阵地足够高,足够大。
大潮退去,只有生存下来的企业才有机会拓展市场实现新一轮扩张。房地产是一个城市经济的制高点,是最后的阵地。
2.3风险
刚刚发生的股灾,剧烈震撼了整个中国社会,其程度远超任何产品的市场波动。
对具体城市而言,一旦房地产与股市同时崩盘,将意味着保护居民最后财富的水库决堤,中产阶级会在极短的时间被洗劫一空。
需求大幅萎缩,反过来又会冲击实体经济,导致经济增长长期不振。
3.核心战略:弃量保价+先租后售/存量盘活
在房地产市场价格和数量不能两全时,要压缩规模,力保市场价格不会暴跌日。
房地产市场上的价格,是给所有存量的不动产定价。
在银行39%为地产和其他不动产。
一旦房价下跌,地价就会下跌,处于非交易状态下的存量资产的价值,就全部需要重估。
4.谁来执行这个战略?
4.1如何监管房地产,是城市规划最大的理论和实践盲区
真正的市场监管者,不在中央,而在地方;不是经济主管部门,而是规划土地部门
规划土地部门必须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否则就有可能犯下颠覆性的错误。
4.2实际案例
失败案例--昆明:根据2014年“中国35城房地产短周期投资风险识别系统”排序,昆明在供给过剩最严重的城市中,仅次于兰州,位居第二。
成功案例--厦门:从供给端加以控制。2010年后,厦门商品房供地量就没有增加,2014年土地出让金(172.5亿)甚至比2013年(265.8亿)还有减少。近几年,本岛商住用地几乎完全停止推出。 2014年“中国35城房地产短周期投资风险识别系统”排序,在市场去化能力最强12个城市中,厦门排名第一。
5.规划部门的压力及机制创新模式
5.1规划部门的压力
可以说房价越高,为局部政策和部门施政目标筹资的动力就越强。岂不知价格越高的市场,才越容易崩盘。
厦门规划部门依凭的是战略自觉,而非政府职能。很难获得体制内的理解。
5.2房地产市场“证监会”
方案1:规划、土地合一。
方案2:土地管理委员会:成立超部门的监管机制。这个委员会起到的作用,就相当于股票市场上证监会,对通过土地市场上市流通的土地,建立起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有效调节市场上商品房供给的总量。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专家审阅)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