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政策建议”专栏丨顺应共享经济发展,加强共享城市建设

2018-02-26 09:10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17年11月18日-20日,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东莞举行,集中探讨了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会后,各论坛承办方根据专家报告及讨论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为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微“中国城市规划”推出“政策建议”专栏,陆续推出系列文章,集中传递专家声音,助力城乡规划建设。

本期“政策建议”依据“学术对话”二十一:从共享经济到共享城市”讨论成果形成,分析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发展影响,提出了共享经济下的规划应对建议。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已颇具规模,全年市场交易额达到34520亿,融资规模达到1700亿,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在共享经济中提供服务的人数约为6000万人,实际就业人数585万人。

短短数年间,共享经济已经从一种新鲜事物变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城市规划领域应当及早认识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从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加强共享城市建设的角度,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应对措施。

一、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

综合多家专业机构的研究预测,未来共享经济很可能表现出如下发展特征。

(一)高速增长。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 40%左右的高速增长,预计到 2020 年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占 GDP 比重将达到 10%以上,到 2025年共享经济规模占 GDP 比重将攀升到 20%左右,未来十年中国共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 5-10 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

(二)加速融合。从广度看,共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将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医疗服务、生产能力等各个领域迅速普及应用。从深度看,共享经济与实体企业的融合将体现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产销融合、虚实融合等诸多层面。

(三)重塑就业。预计到 2020 年,共享经济领域的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1 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 万人。

(四)全球化、生态化。共享经济平台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权责更加清晰、合作更为紧密,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精准化、高效化的增值服务或配套服务,最终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动态性、协同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五)协同监管。共享经济治理应以包容创新为前提,一方面引导共享经济自身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思维、监管模式、监管工具,在建立和完善补位性、底线性和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等方面多做工作、多下功夫。

二、共享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共享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当前已出现的各共享经济领域对城市功能的直接影响,以及长期发展下共享经济对城市空间组织的间接影响。

1.共享经济领域对城市功能的直接影响

基于目前已出现的共享经济形态,对城市发展各子系统或功能已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共享制造能充分利用闲置生产设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改变未来城市用地比例;共享居住降低生活成本、缓解一线城市生活压力,防止高房价带来的人才流失;共享办公共享空间节约资源、节约成本、节约土地,并逐渐转变集中式的办公组织模式;共享空间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丰富市民活动,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设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共享单车节能减排、绿色出行、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为城市交通的组织提出了要求;共享汽车降低机动车保有量,同时节能减排,降低生活成本。

2.共享经济对城市空间组织的间接影响

从长期趋势来看,共享经济的发展将从生活工作方式、经济社会组织、城市形态结构乃至空间治理模式等各方面对城市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其结果:

一是生活转变。如在工作组织上,由过去的必须人才全面、设备齐全转向“基础工作+在线指导+设备共享”的组织模式,大大降低企业配置要求,促进高端人才价值最大化,有利于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在工作模式上,由过去的“朝九晚五”转向带工休假,可支配时间更多,时间组织更灵活,有利于个人幸福感的提升。在公共服务上,由过去的资源分散转向“在线服务+就近服务”的模式,有利于打破高端资源垄断,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生活必需品方面,如房、车,则能通过共享降低生活压力,转变消费结构,同时降低迁徙成本,促进人口的更自由流动。

二是社会转变。共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城市化快节奏发展下人情淡漠、阶层割裂等社会问题。类似于丹麦共同住宅计划的共享社区理念已经在国内出现,通过社区公益事务和日常生活中的共享行为,将有助于塑造和谐融洽的生活氛围,自下而上地重建城市中的熟人社会。

三是城市转变。韩国首尔市政府于2012年9月宣布“首尔共享城市”计划,旨在复兴城市共享文化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具体举措包括共享汽车、共享停车位、多代人共享住所、公共数据开放、首尔图片银行等10余个项目。而在国内,“共享城市”也已被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型为行业内外所热议。共享经济的出现很可能如汽车的出现一样,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颠覆式的影响。

3.共享经济下的规划应对建议

面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建议规划领域从如下方面做好发展应对:

(一)加强对共享经济及相关技术发展的关注。共享的基础是信息的传递,在本轮共享经济的热潮中,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通信带来的新的组织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传统生产和生活模式很可能出现新的组织方式,如改变集中工作模式,在家中工作或在社区共享办公室,进而导致通勤出行减少,交通需求降低,居住地选择面更多,中心商务区相对弱化;再如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会极大地推动共享汽车的发展,大幅度降低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总量,甚至改变当前的道路设计标准。规划行业应当对这些技术进步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保持足够的敏感度,才能对未来人的需求和城市发展趋势拥有正确的判断。

(二)结合共享经济的影响开展规范规则研究。近年来共享经济的快速涌现给传统的城市规划带来不小的冲击,小至共享单车的停车空间管理,大到共享城市的规划建设,都涉及到有关共享经济的产权、边界、规范、价格、监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规划行业一方面应当针对已经暴露的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空间问题,开展新的建设规划和治理规则的研究制订,另一方面也要以城市空间为着力点,结合共享经济的发展需求,开展政策设计、运营策划等方面的规则机制研究。

(三)探索共享社区(园区)的规划设计方法。结合共享经济的发展特点,当前应将目光更多地放在自下而上的微观共享空间的规划设计上,鼓励探索共享社区和共享园区的规划设计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如提高土地利用混合度,鼓励多功能业态的复合发展,促进社区(园区)空间资源高效共享;以开放共享的方式驱动公共空间供给方式的创新,如在道路上方进行合理平台的覆盖,建设大规模的云平台,将因地块分隔而破碎化的公共资源加以整合;加快智慧社区(园区)建设,利用万物互联、AI和大数据技术,将空间设施和零散资源服务化。

(四)更加重视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共享经济发展下,随着虚拟空间、虚拟社会越来越流行,将造成人可能更加需要交流,更加需要沟通。因此,城市各类公共空间反而会越来越重要,成为人们当面沟通交流不可或缺的场所和媒介。未来城市规划可能要回归传统,真正以公共空间为最核心的内容来组织市民的生活。未来生活功能区、生产功能区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公共空间(而且是有趣的公共空间)的塑造可能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

(五)围绕共享城市愿景创新规划理念和机制。共享城市的发展是多个层面交织推进的过程,在经济层面表现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逐渐开放和共享,在社会层面表现为扁平化且有更高信任度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出现和普及,但最终一定是城市的共享,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交往机会。经济社会组织方式的改变投射到空间上,就是城市形态和功能结构的嬗变。因此,共享城市建设应当作为一项需要规划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树立起“共享”的理念,结合城市实际对新经济模式下的空间发展需求做出判断,提出适应共享经济的空间策略,探索共享社会组织下的规划编制机制。

在某种意义上,城市本身就是共享的:通过现代组织模式,提高空间设施的利用效率,大幅增加人与人的交往机会,有效降低各种服务的价格门槛,最终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共享让生活更精彩,城市让共享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