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对话城镇化——国家战略下的城镇化空间战略格局”分论坛

2015-09-23 09:58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对话城镇化——国家战略下的城镇化空间战略格局”分论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晓江院长主持会议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分论坛“对话城镇化——国家战略下的城镇化空间战略格局”于9月20日在贵阳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主持。


一、新时期城镇发展方式转型方向和重点

国家发改委、贵州省住建厅、国土部勘测院、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多位专家基于各自工作领域的专业视角,对于新时期城镇发展方式以及空间规划改革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陈亚军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副司长

报告以城市群为主体视角,阐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方法与路径。报告认为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群发展面临以下几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1、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识别,既要考虑城市间空间距离与交通联系程度,也要考虑区域内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前者制约了各个城市之间联系的可能性,后者能够为城市之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提供支撑;2、从以往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大势所趋,但互联网时代所导致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扁平化,是否也会给城市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值得关注;3、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4、城市群内既要关注中心城市也要关注边缘地区,促进城乡一体化,保障社会公平有序发展。

邓红蒂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

报告从“多规合一”的视角探讨空间规划创新改革的方向。借助全国范围内7个试点城市的“多规合一”项目,重点介绍了试点城市的实践价值、“多规合一”的共识与问题、空间规划创新改革的关注点等方面。未来空间规划创新的关注点包括:开展构建新型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研究空间规划编制、技术、管理、法规体系;坚守“底线”思维,进一步明确空间规划的强制性要求,凸显约束引导+理性发展;健全国土规划空间管制制度,让规划、制度相互融入,有机契合,实现“落地”初衷。

二、国家战略下城镇空间格局的发展趋势

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对我国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技术思路与规划框架。我国进入“新常态“的三个特征是速度换挡、改革攻坚、多化叠合。我们从一个“快走的人”变成一个“慢走的人”,不论从经济的发展方式还是城市的发展方式,都会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同时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的政策也发生一些方向性的转变,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建设要求和规划改革四个方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国家战略的综合示范,确立了以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大首都地区为发展目标。以综合承载力分析为基础,提出“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气定形”的规划布局原则,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层面上,以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为原则,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升京津冀整体竞争力。实施层面上以区域一体、城乡统筹为目标,实现京津冀区域治理创新示范,创新京津冀区域协同管理。

殷会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报告阐述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和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

国务院明确提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确定主要城市的规模、功能定位、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二是研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应该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空间落地,引导城市群协同发展;三是提高城镇建设质量,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强化资源环境底线,加强空间开发管制;五是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约束性,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五个全国城市体系城镇体系规划需要解决的五个重点问题:一是明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在国家空间规划中的地位;二是全国城镇化的空间格局,2030年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增速将达到拐点,进入“稳态”时期;三是美丽宜居中国,城乡规划应回归到人居环境研究的老本行;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成为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领域;五是规划实施与管理,要实现顶层规划“生根落地”,能够真正让顶层规划实现宏观管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