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Peter Hall
ISBN:9787560840390
译者:童明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所属类别: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第一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致谢
1.想象之城
美好城市的另类景象(1880-1987)
规划运动的无政府根源
一句警言:野径中的拦路巨石
穿越迷津的向导
2.梦魇之城
针对19世纪贫民窟城市的反应:伦敦、巴黎、柏林、纽约(1880-1900)
凄厉的哭泣
1885年英国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
萧条、暴力和动乱的威胁
布斯的调查:问题得以确定
欧洲的贫民窟城市
纽约:分租房中的毒瘤
一个国际化的问题
3.杂道之城
大众迁往郊区:伦敦、巴黎、纽约(1900-1940)
伦敦郡议会开始建造
第一批城市规划方案
纽约发现了区划
伦敦:地铁导致郊区扩张
图多尔·沃尔特斯的遗产
郊区的建设
建筑师的复仇
4.田园之城
田园城市的解决方案:伦敦、巴黎、柏林、纽约(1900-1940)
霍华德思想的根源
田园城市与社会城市
莱切沃斯与汉普斯特
德:欧文与帕克
两次大战之间的田园城市运动
田园城市在欧洲
远方的田园城市
美洲的田园城市
英国的新城:国家进行接管
5.区域之城
区域规划的诞生:爱丁堡、纽约、伦敦(1900-1940)
格迪斯与无政府传统
美国区域规划协会
RPAA对纽约区域规划
新政规划
TVA
实现了的理想:伦敦
6.纪念碑之城
城市美化运动:芝加哥、新德里、柏林、莫斯科(1900-1945)
伯纳姆和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
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城市美化运动
堪培拉:城市美化运动的一个例外
城市美化运动和大独裁者
7.塔楼之城
柯布西埃式的光辉城市:巴黎、昌迪加尔、巴西利亚、伦敦和圣路易斯
(1920-1970)
柯布西埃式的理想城市
昌迪加尔规划
巴西利亚:准柯布西埃城市
柯布西埃们来到英国
伟大的重建
美国的城市更新
反击:雅各布斯和纽曼
普鲁伊特-伊戈的动荡
柯布西埃的遗产
8.自建之城
自治的社区:爱丁堡、印多尔、利马、伯克利、麦克尔斯菲尔德(1890-1987)
格迪斯去了印度
皮斯希文中所有人的阿卡迪亚
特纳去了秘鲁
中国开展上山下乡
第一世界的自治:从赖特到亚历山大
反城市更新的伟大战争
战争来到欧洲
社区建筑
到达英国
9.公路之城
汽车郊区:长岛、威斯康星、洛杉矶、巴黎(1930-1987)
威尔斯的预言实现了
洛杉矶指明了方向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和苏维埃的反城市主义者
“郊区来了!”
郊区化:大辩论
控制欧洲的郊区扩张
把圆变方:规划欧洲大城市
斯德哥尔摩的选择
巴黎:奥斯曼的回归
高速公路大叛乱及其之后
10.理论之城
规划与学术:费城、曼彻斯特、加利福尼亚、巴黎(1955-1987)
学术性城市规划的前史:1930-1955
系统的革命
寻求一种新范式
马克思主义者的优势
象牙塔和混凝土之城:理论与实践的持续性分离
象牙塔外的世界:实践从理论中回撤
11.企业之城
上下颠倒的规划:巴尔的摩、香港、伦敦(1975-1990)
美国的觉醒
大企业地区辩论
为道克兰而战
企业区走向海外
针对规划的攻击
12.褪色的盛世之城
信息城市和无信息隔都:纽约、伦敦、东京(1990-2000)
全球信息化城市:符号分析家和绝望者
世界的数字化
城市规划与城市政策:法规化对城市企业化
寻求可持续性
实践中的可持续城市主义:英国的城市特别工作组及其继任者
城市品质运动
规划收益和社会公正
发展,公平和环境
13.永远的底层阶级之城
持久的贫民窟:芝加哥、圣路易斯、伦敦(1920-2000)
芝加哥发现了底层阶级
社会学者闯入“隔都”
隔都暴乱的影响
暴乱之后
后记:英国的底层阶级
15年之后:与社会排斥作战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索引
译后记
序言
任何一位从事城市规划历史写作的人,都可能以自我保护的方式来开始他们的前言:诚然,规划师应当去做规划,而不应当只停留于回忆。很简单,写作本书是因为我发现了这个题目的魅力所在。正如其他方面的人类事务,我们往往不能认识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别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过了。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根源。这就是我的出发点。
与眼下时兴的方式不同,我没有受到委托,所以也就没有必须感谢的资助者。我也没有助手,因此除我之外,也无需指责谁。同时,由于所有文稿都由我自己打字,首先要感谢不知名的WordStar和WordPerfect的作者,然后是楚克·佩德尔(Chuck Peddle)发明他神奇的天狼星一号(Sirius I),最后根据边陲福特主义。的铁律,无名的、家庭组装的台湾克隆版本又在我的研究中取而代之。罗莎·胡桑(Rosa Husain)毅然将文献参考转变为脚注,于是她将自己带入WordPerfect宏指令的喜悦和恐惧之中。
但是,我还得一如既往地感谢图书馆管理员们。那些呼吁要为正在衰退的公共服务进行立法的人们(而且不时地有人唆使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列),并不一定会去使用世界上图书馆的大量资料。当我着手写作本书时,曾经在三个图书馆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英国图书馆阅览部(别名大英博物馆阅览部),英国政治与经济科学图书馆(LSE图书馆),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我向以上三个图书馆尽职尽责的员工表示感谢。虽然有点繁冗,我还是要特别感谢伊丽莎白·拜恩(Elizabeth Byrne),因为她将伯克利的环境设计学院图书馆改造成为如今这般美好的地方。
后记
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理论之研究始终是一件令人深感繁复而难成体系的工作,这是因为它的复合性与庞杂性。我们不可能从某种单~角度来穷尽关于城市的话题,更不可能于一瞬间彻底道明城市发展的因缘关系。因此对于城市规划,我们确实无法达成一种共识,甚至很难为它厘清一个清晰轮廓,或者编撰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秩序。
但这也相应地体现出历史与理论这项工作的珍贵价值,因为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显然需要建立在针对以往历史经验的理解之上。缺少对于城市规划自身演化历程的了解,我们不可能朝向明天继续前行;缺少对于专业思想、技术方法在基本原理层面上的把握,我们只会陷于生搬硬套,不切实际;缺少针对社会历史背景的敏锐洞察,我们就不可能合理而灵活地应对现实所提出的各类问题。
英国学者彼得·霍尔是当今城市规划领域最为杰出的历史学家和理论学家之一,而《明日之城》则可以被视为他最为重要的一部鸿篇巨制。这本呕心沥血之作不仅通过各种角度来阐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前因后果,而且也为我们尽量还原了众多规划思想所依托的社会政治环境,揭示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原本面目,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发展、演化的历史线索及其思想根源。《明日之城》无疑是当今最全面、最深刻也是最生动的,关于20世纪以来现代城市规划历程的珍贵文献。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为20世纪现代城市规划历程描绘一个清晰的全貌,彼得·霍尔在书中一方面试图运用多重话题来梳理并整合城市规划思想的种种线索,另一方面为了体现学术的严谨性和史料的原真性,他在行文中也融合了大量的原始素材,用其本人的话来说,也就是试图让那些历史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讲述。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样一部原本晦涩而枯燥的理论著作,彼得·霍尔用他本人特有的那种诙谐而轻松的写作方式,将读者带入一次愉快的知识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