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铁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盈利的地铁集团之一,是成功应用“地铁+物业”模式的典范。与香港相比,武汉地铁融资环境有何不同?您认为该模式落地武汉是否可行?
卢建新:香港的地铁企业都是可以上市发行股票的,即通过股权融资,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地铁集资的最佳方式。但是对内地来说,目前还面临着城市众多,地铁企业数量庞杂,还面临着怎样做的问题。
记者:推广“地铁+物业”模式面临什么困难?
卢建新:推广“地铁+物业”模式还缺乏制度支持。我国的《土地法》及国土资源部相关的部门规章规定,对于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出让国有土地,也就是“招拍挂”制度。如果按照这一制度来执行,地铁企业若想拿到地铁沿线的物业开发权需付出过高的代价,势必会影响其地铁开发的积极性。目前现实执行过程中采取将土地与地铁开发绑定出售。目前仍未有松动迹象,实际上是在打擦边球。
记者:在“地铁+物业”模式的推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卢建新:地铁建设要与城市规划相配合。以前香港地铁开发模式是跟着人流走,哪里人群聚集就将地铁修到哪里,这样的方式对地铁物业的开发来说创造附加值的空间是及其有限的。现在采取以地铁线带动人流的方式,以地铁引导人流。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地铁交通跟沿线物业协调发展的。
2/2 | < | 1 | 2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