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北京:核心区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内不再新增影响景观视线的建筑

2021-08-18 09:23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记者 陈雪柠 曹政 方非

“银锭观山”,是清朝时期民间评选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更是老城内唯一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然而,此前走上银锭桥,一栋“冒头”的高层建筑横插在山水之间,很是煞风景。它就是积水潭医院的新北楼。如今,这栋地上11层的楼体已全部拆除,成为北京数十年来罕见的建筑降层案例。

记者获悉,核心区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内,将不再新增影响景观视线的建筑。

如今,晴空下站在银锭桥上,凭栏远眺,碧水青山尽收眼底。老城之美,美在历史文脉,美在首都气概。以老城整体保护为目标,统筹考虑风貌保护、城市安全与减量发展,北京核心区将实施最严格的建筑高度管控,重现疏朗壮美的空间秩序,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夏日京城,在什刹海景区,蓝天下,一湾碧波与古老的银锭桥相呼应,远处的群山清晰可见,构成一幅“银锭观山”的宁静画卷。 本报记者 方非 摄

黄昏时分,在京城什刹海从银锭桥西望,碧波倒映着绿柳、霞光,归航的作业扁舟点缀其间,远处的群山依稀掩映,构成一幅诗情画意的宁静画卷。 本报记者 方非 摄

破坏与重塑

破坏城市天际线

山脊线硬生生被“截”成两段

在什刹海前海与后海的交汇处,有一座汉白玉石桥横跨南北。明代初年,这里是一座木桥,像一个倒扣着的银元宝,得名“银锭桥”。后来木桥被改建为单孔石拱桥,但“银锭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每当红日衔山、晚霞洗彩时分,站在桥上向西远眺,水面愈发宽阔,远处西山群峰层峦叠嶂,近观水面波光粼粼、翠柳扶风。清朝诗人宋荦有“银锭桥横夕照间”之咏,此景便是“银锭观山”。

数百年光阴流转。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些高层建筑陆续出现在以平房四合院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海南侧的积水潭医院新北楼就是其中之一。

地上11层、建筑最高点约52米,新北楼的体量和高度对什刹海周边平缓开阔的城市天际线造成了破坏。而且,它正处在“银锭观山”的景观视廊里,把连绵起伏的西山山脊线硬生生“截”成了两段。

视线转回积水潭医院老院区。从外观上看,在“自家”院子里,新北楼也显得很不协调。在棍贝子府原址基础上建设而成的积水潭医院,拥有一座名副其实的“王府花园”,水池、假山、古树和部分老建筑尚存,亭榭清雅,景致独特。1989年,棍贝子府花园被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巧合的是,就在同年,新北楼建成投用。

下决心再现“银锭观山”

三十多年来,新北楼的高层建筑风貌对于文物周边历史环境的保护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直面历史遗留问题,首都城市规划部门决心再现“银锭观山”历史景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应“保护重要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恢复银锭观山景观视廊”。《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35年)》也将“银锭观山”列为核心区36条战略视廊之一,并为其进一步划定管控范围、明确管控要求。

重塑空间秩序

破坏景观高层建筑不复存在

北京老城不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形成了气势恢弘、大度雍容、疏朗庄重、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城市空间秩序。而塑造这一空间秩序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城市天际线和景观眺望视廊。

具体来看,“银锭观山”视廊管控范围是以银锭桥为视点,沿后海水岸线走势向西北眺望西山的扇形区域。视廊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高度不得过多遮挡西山山体,应完整展现连续起伏的山脊线景观,塑造水面、树木、山体由近至远层次清晰的传统景观风貌。

从“银锭观山”的视角看,新北楼的高度已经越过了西山山脊线,改造势在必行。这也是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确立的标杆。

今年“五一”假期前夜,一场大搬迁开始。由于前期安排得当,绝大多数住院病人已陆续出院。设备拆除、打包运输的同时,少量重病患者由医护人员分组接力转运,确保万无一失。5月3日晚,有380张床位的新北楼全部腾空。两天以后,施工队伍进场,开始搭设脚手架和防护网,而后一层一层拆除,基本没有影响医院其他楼宇的正常运营。

积水潭医院新北楼拆除中。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提供

目前,新北楼地上11层已全部拆除完毕,“银锭观山”景观视廊内不再存在破坏景观完整性的高层建筑。

“看见山望见水记住乡愁”

“景观视廊是个专业名词,但其实不难理解。”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玉民举例,比如站在正阳门箭楼往永定门或祈年殿方向看,两点之间没什么遮挡或者干扰,这就是一条通透的景观视廊。“原来的建筑是有空间秩序的,这种秩序让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维护这种空间秩序是保护北京老城空间形态的必然要求。”

为此,核心区控规提出,优先对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加强建筑高度、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和屋顶形式的综合管控,形成眺望视线通畅、观赏对象清晰的景观效果,逐步恢复历史空间感受。

减量与规划

减量迫在眉睫

拥堵杂乱老医院不堪重负

新北楼的拆除再现了山水相融的城市美景,这是一条明线;作为暗线,积水潭医院的“减量”已酝酿多年。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来,“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北京发展的关键词,北京成为全国第一座减量发展的城市。

需要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中,就包括部分医疗功能。扎根北京老城几十年的大医院,空间十分有限,每天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不堪重负,医院周边的环境整治成为大难题。在骨科排名全国第一的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住院床位也是格外紧张。

“积水潭医院近一半的患者都来自京外。”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直言,面对这些患者,老院区条件有限,患者就医环境不好,周边区域“压力山大”。

“不到一公里的路,能堵40分钟。”一位家住积水潭医院老院区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为了避开医院的车流高峰,他经常早上6点多就出门上班。积水潭医院常务副院长蒋协远也介绍,由于前来就诊的主要是骨科患者,大部分由亲友开车送过来,但老院区停车设施有限,经常得花大把时间找车位。

着急就医的患者在院门口排着长队,车窗里探出的脑袋脸上布满焦灼;来往的居民走过医院附近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人多车多,稍不留神就会撞着碰着;小旅馆、小饭店依附于此,周边环境更显杂乱……疏解已迫在眉睫。

2019年,积水潭医院在现有回龙观院区的基础上开建二期工程。与此同时,积水潭老院区启动“减容”——新北楼的拆除计划被摆上了台面。

拆除实现疏解“增减挂钩”

“我刚来医院的时候,新北楼正在盖,后来很多年轻骨干都在这楼里成长起来,大家情感上依依不舍。但为了古都风貌保护,我们坚决服从大局。”蒋协远副院长表示。

新北楼拆了,医院减下去的空间如何补充?从2019年开始,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医管中心已经为积水潭医院谋划此事。“前前后后一共有三四版方案,每一版方案都第一时间来征求积水潭医院的意见。”李素芳说,经过多次论证,积水潭医院疏解方案正式敲定,利用位于昌平的西城区定向安置房配套医院项目建设新龙泽院区。

这次拆除,恰恰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疏解的“增减挂钩”:适当调节新街口院区的规模,缩减床位约400余张,改善院区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和就诊服务压力;新龙泽院区启用,设置床位800张,目前的门诊每日放号量3000个左右,后续预计门诊量能达到6000人次左右。

谋划功能疏解

整体保护好深厚文化底蕴老城

一边恢复历史景观,一边谋划功能疏解,积水潭医院的改造提升作为减量发展与老城保护的双重样本,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积累了宝贵经验。

“拆除积水潭医院新北楼,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核心区控规的重要举措,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带了个好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除了积水潭医院之外,北京口腔医院、友谊医院、安贞医院、朝阳医院等多家市属医疗卫生资源都在向外疏解建设新院区。随着新院区逐步投用,本市将有序调整中心城区老院区功能,压缩门诊规模和床位数量,进一步优化全市医疗资源配置布局,改善市民就医体验。

与“减量”相呼应,北京要把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城整体保护好,重塑老城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进一步强化首都核心功能。

严格控制景观视廊内项目

刘玉民表示,将统筹研究积水潭医院老院区后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推动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和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北京将按照核心区控规有关要求,严格控制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内的在途项目和新建项目,确保不再新增影响景观视线的建筑。

规划部门将通过“一廊一看”的分析方法,逐一判断每条战略景观视廊的平面空间控制范围和立体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原则上,前景建筑不应超过眺望对象基底至顶端整体高度的1/3,背景建筑不应超过眺望对象基底至顶端整体高度的2/3。对于涉及中轴线的景观视廊,还需考虑景观视廊管控范围内轴线两侧城市天际线的相对均衡。

“银锭观山”视廊管控范围

以银锭桥为视点,沿后海水岸线走势,向西北眺望西山的扇形区域。

积水潭医院新北楼把西山山脊线“截”成两段。

新闻词条

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

核心区控规中划定了36条对塑造核心区与老城整体空间形态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景观眺望视廊,包括:山体眺望视廊、历史标志景观眺望视廊、重要街道对景等不同类型。

其中,山体眺望视廊包括银锭观山、景山望西山等,历史标志景观眺望视廊包括鼓楼-景山互眺、钟鼓楼望妙应寺白塔等,重要街道对景包括鼓楼东西大街望鼓楼、祈年大街望祈年殿等。

通过规划管控,避免眺望对象被前景建筑遮挡或被背景建筑干扰,实现良好的眺望效果。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