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高琳委员:城市更新应保留原有建筑、街巷肌理,避免“假古董”

2023-03-06 16:46 来源:澎湃新闻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自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以来,全国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已超1200片,是千百年来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统筹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渝中区副区长高琳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近年来,各地加快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一是强化普查认定,二是完善法律法规,三是加强修复修缮,四是打造精品项目。全国范围内正不断涌现历史文化街区亮点品牌和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高琳认为,目前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认定标准相对单一。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实践主要依托认定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但其认定需符合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的标准,这就导致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地方城市肌理独特的风貌片区没有认定。

二是改造成本较高。不论是从空间布局方面、房屋产权方面,还是建设强度方面、安全方面来看,更新改造成本都较高,更新工作协调难,更新改造后建筑规模仅有现状的80%~90%,市场化运营压力大。

三是精细实施不足。街区产权多元,建设时序和实施主体不易统筹,业态规划滞后于空间规划和保护规划,复原的小尺度风貌物业支撑功能性业态入驻困难。传统建造工艺失传、修缮施工人才紧缺,对历史沿革、特色价值等缺乏挖掘提炼,盲目照抄照搬,风貌千篇一律。

针对以上问题,高琳在2023年两会召开期间提出建议,扩大保护认定范围。在当前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城市资源的研究认定并出台标准,鼓励各地方积极申报划定传统风貌区,并给予配套支持政策,形成保护发展的氛围,尽可能减少城市更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让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以另一种方式“活在当下”。

她还指出,拓宽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指导各地设立城市更新专项保护资金,对基础设施完善、房屋修缮等进行专项补贴,减轻市场参与压力;对纳入国家层面划定传统风貌区的,加大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对承担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改造的单位给予补贴政策。

此外,她还建议完善机制提高精细建设水平,照历史文化街区模式,出台方案、消防等审查标准;研究团队应增加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投融资等专业组成,解决业态和实施方案两层皮问题;科学确定建设模式。根据发展定位灵活选取政府投资、政府+市场、市场投资等建设模式;尽量保留原有建筑、街巷肌理、建筑材料,避免“假古董”现象,适当增加公共空间。加大保护工匠工艺技术传承支持力度。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