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微更新”里的“逆生长” 成都老旧小区加速“焕新颜”

2024-04-15 10:41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作者:记者 陈秋妤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商务局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以城市更新方式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施意见》,聚焦城中村、老旧城区的更新改造这一民生命题。

旧城、旧村、旧工业,这些散落在城市中的区域,如何盘活低效用地实现城市更新?连日来,记者进行实地走访,关注成都多措并举推进城市更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留驻城市“文脉”

老旧社区“焕”新颜

“在成都人眼里,少城是老成都的时代名片。”少城居民李正国热心地给记者介绍,再好的建筑也经不起时间的冲刷,少城的一砖一瓦,也逐渐“暗淡”了起来,“再加上周边公共设施设备老化,治安管理较差,小区绿化率和容积率不能够满足现代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

《成都市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导则》明确“传承历史记忆的城市更新”时,应“以保护传承、优化改造为主,拆除新建为辅”,推动保护保留建筑与文商旅体等融合发展,实现历史传承。

少城片区先后对41个老旧院落进行了改造,增加城市绿地、景观小品2702平方米,整合梳理社区公共开放空间78处,新增绿化4138平方米,构建1500平方米“亲水生态风貌街区”。

此外,依托少城的文化底蕴,构建以文博艺术、影视娱乐为主导,音乐演艺与文博旅游为配套的文创产业体系,并适应少城街巷肌理,形成“核心园区+文创街巷+城市环境”文创场域空间布局模式。

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拆除历史遗存、不砍一棵老树,青羊区少城片区的有机更新,如同文物修复般“修旧如旧”,铺一块砖,刷一面墙,处处细微改变,老城旧貌换新颜。

由于便捷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像少城片区这类城中村聚集了大量外地来蓉发展的青年群体,为解决这一群体的住房需求,成都市提出“十四五”期间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年均筹集6万套(间)的目标。

多措并举

破解城市更新“资金难”

《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改造“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在财政支持方面,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老旧院落硬件设施改造补助金额为平均每户5000元,其他区(市)县平均每户2000元,这一类补助资金应全额用于老旧院落改造。

“我居住的小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片区老旧院落多、生活配套相对落后,但随着近段时间的社区更新工程,生活环境大变样。”家住营门口街道的张桂芳告诉记者。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副总工程师姚南表示,“在发现片区主导功能衰弱、风貌混乱、空间品质与人群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后,我们对接各方多元主体,最终达成更新计划,有效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今年以来,成都市第一批6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借款支持,总资金规模逾1200亿元。据介绍,专项借款资金,将专项用于征收补偿安置、安置住房小区的建设等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以及小区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如此,日前印发的《关于以城市更新方式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土地出让尾款支付节点从半年延长至一年,以此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同时,招拍挂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价款按规定可分期缴付,也降低了社会资金进入旧改建设的门槛,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针对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们将在后续的更新规划项目中运用好政策组合拳,不仅要全力保障项目落地,还要实现功能、形态、品质的全方位提升,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姚南表示。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