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京城保护将重现山水格局

2014-12-03 09:2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耿 诺

市区至乡村

名城保护首次明确含“山水”

从33片保护区,到扩至全市范围内;从核心城内的平房区,到百里之外的老山村。整个“十一五”期间,本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渐呈现从旧城到旧乡镇、旧村的趋势,近现代优秀建筑也纳入其中。由内而外、由老而新,全市的保护范围正在扩大。

在昨日的会场,一张简单的PPT图片,让很多老专家颤颤巍巍戴上老花镜细读——北京将分为东西南北四部分,建设不同主题的保护系统。北部的保护系统包括中轴线、大运河和长城;东部则为大运河;西部为大房山和永定河;南部为中轴线。同时,以门头沟、房山等区域的传统村落为代表,突出山水形胜、生态和谐的整体布局及肌理。

在今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会上,“山水形胜”是一个频频被提及的词汇。在明朝,北京就已经有了“形胜甲天下,层山带河,有金汤之固”的评价,但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房山、门头沟、延庆、密云、平谷等山区,发展速度一直不如城六区;经济、教育、医疗,都处在弱势地位;永定河河道水枯,北运河成为不法企业的排污渠……“山”和“水”一度甚至成为了经济不发达、环境不好的象征。

但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着承办北京奥运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次大会,北京重新梳理了不可复制的山水资源。河道蓄水还清,山区规划成为生态涵养区并发展特色经济,让这些区域在可持续的前提下,有了发展。

如果从地形图上看,整个北京地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太行山脉、永定河、中轴线和长安街交汇区域、北运河、长城、潮白河和燕山山脉。黄艳说,本市将继续保持并强化北京历史上形成的整体景观格局,确保格局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旧城保护案例

大栅栏改造给市民7种选择

在旧城保护过程中,一些危房、大杂院总要面临着翻建或者改造,一些新生的违建“小厨房”也面临着被依法拆除的命运。如何同时实现旧城街区治理和改善市民生活?最近一段时间,西城区大栅栏在试点给市民7种选择,以便给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

大栅栏区域的保护计划,叫“更新”。除了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展现历史风貌之外,还会提升区域的旅游、消费、休闲和居住环境。在这个更新的过程中,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社区提供的7种模式之一。

第一,就是仍旧留在现有的房子内或者搬走出租;

第二,是由居民自发小规模自住更新资产空间,基本上等同于维修或者翻建;

第三,是通过城市更新机构,进行社区合作,改造空间;

第四,是平移或者换取大栅栏已经更新区域中的另外一个空间;

第五,是领取补偿并在更新区域中租房居住;

第六,是领取补偿,在更新区域外租房居住;

第七,是比较常见的“搬迁”,换取面积较大的、在京郊的安置房。

据了解,这些方式主要针对的都是大杂院的住户,“资产空间”就是他们的房产。这些房子有些是私产,有些还属于房管局甚至房管所的公房。如果市民压根儿不愿意挪动,可以选择前三种方式中继续居住的选项,并且可以通过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原地改善居住环境;如果老百姓愿意搬家、但是不愿意远离这个区域,就可以采用平移或者领取补偿、租房的方式,还住在原来的胡同或者片区内;如果老百姓愿意离开,那么可以通过直接出租、领取补偿或者直接搬迁等方式换得更好的居住环境。

在兼顾旧城风貌和居住舒适度改造方面,东城区菊儿胡同至今仍被认为是旧城改造的典范之一。1992年,这一项目曾经获得了联合国1992年世界人居奖、亚洲建协优秀建筑设计金奖。昨天的座谈会上,当年亲自操刀的设计大师吴良镛,再次提到了“有机更新”。

当年改造前,住在菊儿胡同41号院的24户居民参与了民意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对居住状况总体评价”栏,认为“满意”的是“0”;认为“难以容忍”的,有10户,超过60%。

而如今他们居住的,是两至三层错落有致的住宅,几栋楼像旧四合院一样围合而成。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又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合院式结构。

“设计菊儿胡同住宅时,我们就是围绕着古树做个院子,给每家做个厨房、厕所,保持了和住宅楼一样的密度。”吴良镛说,“这和维护旧城风貌不冲突。”

2/2<12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