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南京城市防洪新规划获批 主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

2014-12-23 14:09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赵丹丹

22日,记者获悉,《南京城市防洪规划(2013—2030年)》通过水利部批复。据了解,新规划中,城市防洪圈面积比原来增加两倍多,主城区防洪标准也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将形成四个防洪规划区

现有的《南京城市防洪规划》1998年经省政府批复开始实施,截止年限为2010年。

南京市水利局规划计划处相关人员介绍,原先,城区防洪面积只有310平方公里,比较小。此次规划,将防洪面积扩大,除了主城,还把东山、仙林、江北3个副城纳入进来,形成四个防洪规划区,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两倍多,达到了974平方公里。

而防洪标准也相应提高。其中,主城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东山、仙林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江北副城(浦口、六合)由“20~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除了主城、东山、仙林、江北四个防洪规划区外,一共要形成10个防洪保护圈。

进一步划分18个排涝分区

按照规划,进一步划分18个排涝分区。其中:

主城划分为4个排涝区。老城防洪圈划为城北、城南两个排涝区;新城防洪圈划为河西、宁南两个排涝区。

东山副城划分为4个排涝区。东山防洪圈划为东山、科学园两个排涝区;秣陵防洪圈划为百家湖、九龙湖两个排涝区。

仙林副城划分为两个排涝区。

江北副城划分为8个排涝区。比如:江浦划为团结圩、城东圩、九袱州3个排涝区;桥北防洪圈划为桥北、大厂两个排涝区;雄州防洪圈划为滁北、灵岩两个排涝区。

暴雨后4小时,城区无积水

据了解,城市局部地区易涝受淹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中的河湖水面明显缩减,雨水调蓄能力降低。

此外,不少路面是硬质路面,渗水性不强。

新规划提出,在保留原有38个泵站基础上,再新建、扩建28座泵站,把城区排涝能力提高1~2倍。日降雨100毫米(暴雨),雨停后4小时城区基本无积水;日降雨150毫米,城区不成灾。

此外,规划也建议,人行广场、地面或地下停车场等地区,采用具有渗水性能材料和透水性能的面层铺装,有效降低城市的雨水径流,促进雨水下渗。在新区建设中,通过多建下沉式绿地,储存和滞留部分雨水;河西新城、南部新城等新建城区,水域面积不得低于6%,不得随意填河湖和水面,提高雨水滞蓄量。

此外,要进行雨水收集利用,收集来的雨水进行绿化灌溉。

南京中心城区防洪圈划分表

防洪 防洪圈 防洪圈范围 总面积

规划区 (km2)

主城 老城 东至绕城公路,南抵外秦淮河、运粮河,西北临长江 165

新城 东北至秦淮河;南抵秦淮新河,西临长江 113

东山 东山 东至绕越公路及青龙山高地,南抵方山沟,西临秦淮河,北至运粮河 59.4

副城

秣陵 东临秦淮河干流,南抵云台山河及阳山河,西至韩府山、将军山,北至秦淮新河 69.1

仙林 仙林 东到九乡河,南达沪宁高速,西至绕城公路、北临长江 94.1

副城 西部

仙林 东到七乡河及城市规划边界,南达规划秦淮东河,西至九乡河,北临长江 70.5

东部

江北 江浦 东临长江,南抵高旺河,西至沿山大道,北至朱家山河 128.3

副城

桥北 东临长江,南抵朱家山河,西至宁启铁路、团结河,北至马汊河 102.8

龙池 东北至滁河;南抵马汊河、槽枋河、四柳河;西临刘林河、妯娌河 72.5

雄州 东至新禹河、灵岩河;南抵滁河;西临黄木桥河;北至城西圩、六城圩山圩分界线、西阳河及八百河 99.3

合计 974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