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成都完善全域规划 指导中小城市规划建设

2015-03-23 09:21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袁弘

成都谋划

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正红:

以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契机

深入推进成都市城乡规划管理转型升级

2015年,成都市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要树立“四态合一”理念,深入实施“立城优城”战略,积极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进一步完善全域规划,按照以大带小、梯次衔接、功能互补、用地集约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小城市组合布局,加快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新型城镇体系。

在工作方式上,成都市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将为项目实施和加快提供规划保障和服务——前端加快项目规划快速审批,后端做好项目推动的规划服务。

在工作内容上,以独立成市理念为指引,推动城市空间转型升级——市规划局局长张正红表示,首先是加强城市发展的规划引领。以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深化新型城镇体系规划,建立总规管理基础平台统筹全域空间管理。继续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划定市域各级城镇开发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边界线,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集约型”转变。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天府新区规划。以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产业布局、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交通设施布局为重点,开展成都天府新区规划评估工作,配合省住建厅完成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天府新区城市设计。与此同时,做好中心城区和卫星城城市设计,强化城市特色,推动项目进展。

“此外还要全力推动城市群规划。加快发展卫星城、小城市和特色镇,根据卫星城总规修改、新编专项规划,完成卫星城控规修编。指导区(市)县划定‘三线’,全面评估区域中心城、小城市、特色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适时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实现各级总体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全域满覆盖。规划形成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自成体系的城市构架,优化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和交通联系,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他表示。

与此同时,将以“小街区规制”为载体,打造开放性街区——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突破由主干道围合而成的超大“封闭街区”,实施“小街区规制”,增加道路密度,增加街区活力、增加公共服务。年内确定一批小街区规划示范区,完成小街区规划编制工作。鼓励大宗用地落实“小街区规制”,年内逐步推进小街区改造实施工作,规划形成以小街区为基础的、交通便利、功能完善、尺度宜人、形态优美的城市空间,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内部“微循环”。

专家声音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

新型城镇体系

让城市健康发展、群众受惠得益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这既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探索,又是成都面临转型升级必须做出的选择。

由于历史原因,成都目前存在中心城区独大的现状,这就衍生出交通压力大、资源紧缺等诸多“城市病”。针对这一情况,必须以城市群发展理念予以破解。此次的全国两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大家都认同这种中心城市(区)与周边区域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思路。成都也应如此——作为省会城市的功能依然保留,其他功能疏解出去。这就要求周边区域要具有独立成市的标准,才能实现承接。目前,成都市规划部门正在进行独立成市标准的制定;按照此标准,成都的卫星城以及区域中心城将提高对产业、人口等的承载功能,真正实现多中心的城市新格局。与此同时,双核的共兴,做强天府新区,也将对成都城市格局的优化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成都通过进一步完善全域规划,按照以大带小、梯次衔接、功能互补、用地集约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小城市组合布局,加快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新型城镇体系,从而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各项生产生活资源更有效地协同发挥作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量增质更优,不断推进集约、高效、可持续地发展。一言以蔽之:新型城镇体系将让城市健康发展,群众受惠得益。

未来展望

上班 更快捷

购物 更方便

●家住新都区的小王工作在成都。目前,他每天只能坐公交车进城,早上6点过就要出门,先坐一趟区内公交到总站,然后转去成都的公交车;在梁家巷下车后,还要再转公交车,才能到达他上班的太升路。“坐公交车的一大特点就是,等车等多久从来不知道;而且高峰时路上经常堵车。”小王无奈地说。而未来,按照规划,新都区与成都中心城区将有点到点的快速公交或者轨道交通,小王可以直接乘坐准点快速的轨道交通或BRT直达市中区,上班所花费的时间有望大大压缩。

●每天上班走路20分钟就到单位;天气好的时候,就骑车,15分钟就到单位——因为上班的公司距离住家不远,市民方小姐充分感受着产城融合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而这,要求卫星城或区域中心城要有充分的产业以及人口承载力。未来,按照这一规划思路,更多市民将像方小姐一样,不用每天奔波于上班与居家之间,花去大量的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而是工作点、居住点都在相距不远的一个区域。这样的话,开车的“上班族”不会去路上“添堵”,城市交通将得到“松绑”;坐公交的“上班族”也不用在早晚高峰的公共交通上“挤沙丁鱼”。

●购物就往春熙路跑;看病就往人民南路跑……这是不少成都市民的选择。按照“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规划思路,以后,大家可以不用跑那么远,就在居家附近就能享受到与中心城区相差无几的生活品质。“假如太古里、IFS就开在我家附近就好了嘛!我也不用大老远开车到市中心了,路上又容易堵车,市中心停车位又难找,停车又贵!”家住郫县的沈小姐的愿望有可能在未来就会成为现实。春熙路将不再是成都市唯一的商业中心,每个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都将有自己的商业中心;医疗、体育、教育等更多的公共服务也将均衡化发展,为区域内的群众提供就近服务。


2/2<12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