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问题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宜居城市都有哪些评价指标?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推动宜居城市建设?对此,记者采访了《报告》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
城市宜居指标应反映居民的真实诉求
中国青年报:在您看来,宜居城市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理念?
张文忠:具体来说,宜居城市包括六个层面的内涵,应该是一个安全、环境健康、公共服务方便、交通便捷、自然环境宜人、社会人文环境舒适的城市。打造宜居城市应秉持五大基本理念:一是倡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遵循城市自然环境的格局,确保城市经济的高效和稳定,促进城市社会的公平和共享。二是追求以人为本。重视人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围绕“人”展开,城市管理要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三是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活动应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四是尊重城市历史和文化。保护城市的历史遗迹,保护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城市历史和文化脉络,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五是重视城市的创新与包容精神。提升城市包容性,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建设创新发展平台。
中国青年报: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是如何设计的?
张文忠:结合宜居城市内涵辨析,在遵循全面性、层次性、科学性、动态性和中国城市特色性等基本原则前提下,我们构建了适宜于中国40个被调查城市的宜居城市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舒适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这个指标体系也是我们从10年前就一直沿用的。
在统计完结果后,我们主要侧重于解析宜居城市总体评价与6大维度、29个分指标的关系,研究宜居城市主观评价与现实宜居城市建设的关系。因此,这份研究报告评价数据和结果充分反映了居民的意愿,是一份100%来自居民评价的报告。这样做的基本想法是了解居民的真实想法,充分考虑居民对城市的感受。
中国青年报: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难以测量或者技术上难达到的指标?未来是否会考虑加入其他指标?
张文忠:在设计指标中,我们也遇到过一些难以测量的指标。例如,住房价格其实也是影响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一因素比较复杂,对于没有房子的人来说,只有房价维持在其合理承受的范围内才算宜居;而对于有房子的人来说,房价越高,其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也越高。不同人群对住房价格因素的判断不一样。最后这类具有争议性质的评价指标就被舍弃了。另外,为了降低调查问卷的难度,指标设计过程中还精简了部分指标,尽量保留市民比较关心的核心宜居要素。
未来有可能会加入其他指标。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随之适当调整,从而反映不同发展阶段居民的真实宜居诉求。比如在2009年,我们的宜居城市调查就没有考虑雾霾污染等因素,但在2013~2015年的宜居调查中就增加了这一指标。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指标的选择应是具有规划和政策导向作用的,并且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另外,很难判断城市人口数量多少这一因素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是好还是坏,我坚决反对把经济因素纳入宜居城市评价中。
我国宜居城市建设面临安全、健康和交通三大短板
中国青年报:结合全国40个城市,是否存在普遍评价偏高或偏低的指标?这说明了什么?
张文忠:从宜居城市评价的维度来看,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舒适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等维度评价得分相对较高,而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维度得分偏低。从宜居城市评价的具体指标来看,雾霾污染、停车便利性、噪声污染和交通运行通畅性等评价指标得分明显偏低,另外交通安全和应急避难设施得分也相对较低。
这反映出我们在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主要是受到安全、健康和交通这三大短板的制约,这些短板也正是我国宜居城市建设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
在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上,我们国家用了不足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100年的路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这些问题和短板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今后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凸显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把城市真正建设成为“人”的活动、生活和休闲场所。
中国青年报: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推动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居民的居住幸福感?
张文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
一是重点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前提是城市及其所在区域拥有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和健康的人工环境。应注重维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健康性。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宜居环境建设的针对性。
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基本日常生活需求,构建方便和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环境。城市要注重为居民提供方便、公平的就学和就医条件,建造更加便利的购物、娱乐和休闲空间,以此来增强居民生活的方便性和幸福感。同时,交通便捷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应该科学合理制定城市路网规划,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及公共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
三是保留原有历史和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宜居城市的建设不仅要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场所等物质基础,还要铸就具有凝聚力的独特的城市文化,培养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每个城市应保护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历史文脉。同时,挖掘城市内涵,重视社区文化塑造,在提高居民认同感的同时打造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特色。
四是加强治安管理,建设更加安全的城市。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城市发展的底线,只有安全的城市才可能是宜居的城市。一方面,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高城市的应急减灾能力,预防突发性灾害。另外,居民安全意识也是重点。应该有效开展城市安全宣传教育,增加居民安全意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