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湖北:小城镇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前行

2016-11-28 11:45 来源:中国建设报

今年以来,湖北省认真贯彻国家六部委《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改革、创新、开放”的理念,以创建特色小镇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改革村镇规划工作方式,创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思路,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湖北省宜昌市龙泉镇、枣阳市吴店镇、荆门市漳河镇、红安县七里坪镇、随县长岗镇5个小镇榜上有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梳理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特色镇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制定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措施。今年3月中旬,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并明确了工作目标:启动美丽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00~300个;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全省70%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0万户;开展绿色示范村建设,建成200个示范项目。

在抓好《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年)》编制工作、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居城镇发展专项规划的同时,湖北省大力推进乡村规划改革,改变乡村规划常规做法,按“组织发动、编制方案、操作实施、总结提升”的工作路径,选择不同条件、不同类型村庄开展试点,循环推动乡村建设,真正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健全乡村规划体系,组织各地编制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协调相关部门,探索“一张图”管理的工作方式,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研究和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划改革研究。实施甲乙方共同培训计划,以“补齐规划师短板”为重点,培训规划设计人员;以“我们的家园”为主题,培训县镇乡村相关人员。全面落实规划督察和检查机制,实现“省对市(州)、县级市、国家和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市(州)对县城、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县对其他乡镇”的三级督察全覆盖。

湖北省以“宜居”和“服务”为重点,推进“一主一副一特”小城镇建设,城关镇强化中心功能与辐射能力,重点镇按小城市标准建设,特色镇突出“差异竞争、特色发展”。开展特色小镇建设,通过特色小镇建设,以点带面,探索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径。在城市周边地区,依托城市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优势,发展以创新型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在农村地区,结合自然禀赋与历史文化优势,发展传统工艺、特色产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类型多样的特色小镇。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扩权强镇,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健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强化规划的城乡统筹,避免小城镇建设管理缺位。

湖北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三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连续6轮都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主题或必须为民兴办的实事。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多部门编制了五年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与技术规定,实施了“绿满荆楚”和“清洁乡村、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推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加强技术服务,编印了《乡村宅前屋后整治指引》、《乡村水环境整治指引》、《乡村公共空间整治指引》等技术导则。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开展季度考核,保持力度不减,压力不松,不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强村镇污水处理工作,推广适用技术,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修建卫生厕所,改善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建设和鄂州市全域试点工作,提高农村污水治理的市场化程度。开展绿色村庄建设,因地制宜,整治房前屋后环境,绿化美化村庄,提升乡村景观,彰显乡村风貌,分区域开展试点示范,着力打造实用性示范项目,如江夏五里界示范片,探索城市周边地区村庄整治路径;云梦县红光村、孝南区袁湖村示范片,探索经济落后平原地区村庄整治路径;钟祥市客店镇明灯村、夷陵区樟村坪镇高家台村、红安县永佳河镇喻畈村示范片,探索经济落后山区村庄整治路径;罗田县三里畈镇张家冲村、团风县淋山河镇赵泥畈村、团风县贾庙乡百丈崖村示范片,探索以文化修复为引领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珂里村示范片,探索民族地区村庄整治路径;随州市示范片,探索丘陵地区村庄整治路径。

与此同时,湖北省积极开展名镇名村调查,推荐符合条件的村镇申报国家级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目前已有17个镇和村被评为国家级名镇名村。指导各地按照有关规定,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发掘利用优秀历史文化,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力度,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