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会客厅> 正文

宜居才能宜业——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更宜居

2017-01-17 09:44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殷航 谢燃岸

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资料图片)

大城市病怎么治?

去功能化。一座城市承载的功能过多,必然让城市负担更重。

新型城镇化怎么建?

以城市群为主体进行协同、互补发展。以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以成都为圆心辐射的8个市,在做规划时就要统筹考虑和安排,功能互补。

两会会客厅嘉宾:省住建厅厅长 何健

在省住建厅厅长何健眼中,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宜居。”何健回答得毫不犹豫。

1月16日,成都金牛宾馆,何健在小组讨论间隙,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型城镇化和房地产去库存的表述。在他看来,四川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以城市群为主题协同、互补发展,不仅要学会疏解产业,还应统筹规划,“不能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对于房地产去库存,何健坦言近年来四川房地产发展比较健康,没有出现暴涨或暴跌的局面,除部分三四线县城外,总体库存压力不大。未来,四川还将尽可能让房价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我们会随时掌握分析地产情况,适时调整分析,多了就去库存,少了就增加土地供应。”

谈新型城镇化

打通城市群治理“城市病”

避免城市“单打独斗”

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明晰,四川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际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为重点,推进城市互联互通,在城市群内部打造“1小时经济圈”。

“这就对了。”何健告诉记者,以前做城市建设规划时,一味求大、摊大饼,建大马路、大广场,导致公共资源不断往大城市倾斜,城市本身却难以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功能。同时,缺乏资源的中小城市则难以发展,导致城镇之间发展不平衡。

在他看来,四川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以城市群为主体进行协同、互补发展。以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以成都为圆心辐射的8个市,在做规划时就要统筹考虑和安排,不能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厘清你这座城市的优势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要学会疏解产业,这样才能功能互补。”

治疗大城市病,究竟有何“药方”?“去功能化。”何健说,北京的经验是把非首都的核心功能都去掉,只保留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增加对外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意味着,北京的制造业要有序搬离,金融总部也要有序搬离等,“一座城市承载的功能过多,必然让城市负担更重”。

对于四川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何健认为,一定要把宜居二字放在首位。“过去我们是把宜业放在首位。”他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宜业才能宜居,一个市民收入不高、工作不好,就无法谈宜居,“但这是落后的观念,一座城市都不宜居了,如何才能宜业呢。宜居是更高的标准”。

谈地产去库存

四川房地产比较健康

尽量将房价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除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何健还关注着四川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比前一年年底缩短了3.7个月。“的确如此,其实四川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比较健康和平稳。”何健说,以整个四川省来看,总的库存量不够销售一年,成都就更少了,“四川去库存的压力比较小,只有少数区县存在去库存的压力”。

事实上,今年四川将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县城房地产库存问题。

如何去库存?何健表示,今年是国家三年棚改计划的最后一年,四川将新开工改造危旧房棚户区25万套。“四川的棚改应加强货币化安置比例。”他说,目前有一部分区县,思想还未转变,货币化安置比例相对较低,若都采用货币化安置政策,居民拿到钱,自然会买房自住,“库存自然就去掉了”。

他认为,增强货币化安置,老百姓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以前以房换房时代,市民起码要等两三年才能住进新房,而现在拿到钱可以自由买卖。

四川去库存压力较小,是否意味着房价会上涨?何健表示,未来四川要尽可能让房价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我们会随时掌握分析地产情况,适时调整分析。多了就去库存,少了就增加土地供应,做到因城施策,一城一策。”

谈小城镇建设

拒绝“千镇一面”

30个镇将建“省级特色小镇”

不仅有自然宜人的风光,还有干净整洁设施完善的场镇,这样的特色镇,已成为小城镇发展新方向。

2017年,四川将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加大对300个镇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支持,破解融资难题。300个镇完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130亿元。带动全省小城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亿,吸纳农村人口40万以上。同时,将从300个镇里面选出首批培育30个省级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镇,从哪些方面下功夫?何健透露,将根据特色镇自身的区位、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从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下手。

“当然,特色小镇的建设并不是非要面面俱到,更不会‘千镇一面’,最重要的是抓好小镇的特色产业以及场镇建设,做好产镇相融。”他告诉记者,各地可挖掘一些有潜力、有特色的小镇,通过一些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吸纳小镇周边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