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11月11日起,《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总规》)正式对外公示。这是当地编制的首个“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的政策和总纲。这份新蓝图涵盖全市981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784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将统领宁波未来的发展。
作为全市“顶层设计”,本轮《总规》首先就明确了“三区三线”管控,从全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科学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这为编制区县级、乡镇级的国土空间规划及各类详细规划、专业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根据《总规》,向着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发展远景,宁波以循环畅通的国际开放枢纽、全球一流的智造创新中心、宜居共富的滨海时尚都会、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定位;明确了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城市、全球制造创新中心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至2035年,宁波的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1150万人,服务人口1350万人。
从全球站位出发,宁波是双向开放的门户枢纽,将以世界一流强港为纽带,提升城市特色中心地位,成为链接国际国内的桥头堡;同时,提升文化国际吸引力,打造国家文化交流的门户和东亚文明的输出港。
对接国家战略,宁波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包括融入长三角的贸易网、创新网、轨道网,以及推动生态共保共治共美的长三角魅力网。在共建上海大都圈方面,宁波市区和苏州市区、临港新片区将作为3个综合性全球城市,建设世界级开放枢纽群,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推动公共服务开放共享。
置于省域格局,宁波聚力湾区建设,高水平唱好“双城记”,高层次推动宁波、杭州两大都市圈联动;构建义甬舟大通道,拓展甬台温滨海产业带,向内辐射浙西、沿海联动浙南。同时,宁波都市圈能级进一步强化。建设甬舟双循环门户合作先行区、甬台海洋经济合作先行区、甬绍先进制造合作先行区、甬绍台生态经济合作先行区等“四大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纵观《总规》内容,“全”的特色充分可见。记者看到,从市区走向全域,规划重塑空间保护、利用、要素配置新模式,重构大都市空间框架,引领宁波从“限域经济”走向“都市经济”。其中,高度关注甬江科创区、宁波西枢纽、象山港等重点片区对都市能级、活力提升的战略支点作用。
而且还是首次,宁波把“山水林田湖海湾”和城镇建设、农业乡村等全要素,纳入此轮规划与治理对象,并把生态优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安全保障作为综合性规划目标。
翻阅新蓝图,宁波“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的全域一体化国土空间新格局跃然纸上。通过统筹都市核心职能,形成由“大港口、大产业、大文化、大都市”和“综合枢纽、港航贸易、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中央商务、公共服务、都市休闲、历史文化”组成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四梁八柱”的全域功能体系。
此轮《总规》更注重功能性,通过功能布局的变革推动空间重塑。以甬江科创区引领科技创新新引擎,以西枢纽重构综合交通新网络,以翠屏山推动北翼都市集聚发展区大统筹,以象山港和象山东部海岸带提升滨海都市新风貌等。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支撑宁波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综合交通、轨道线网、工业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各个重要的专项规划,相关部门梳理近期重大项目建设的建设时序和用地需求,确保重大战略、重点平台和重要设施精准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是全国第一个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试点城市,本轮《总规》的修编也深度衔接了这项试点,为统筹推进农用地及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工业用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为核心的系统整治,探索出了实施路径。
当前,宁波正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可为规划编制、审核审批、实施监督和评估决策全流程提供数字化治理平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