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玉人才服务同城化启动仪式暨区域人才协同发展研讨会在玉溪市举行。启动仪式上,昆明、玉溪两地签署昆玉人才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昆玉高层次人才服务同城化智慧平台同步上线,并公布昆玉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双方携手共同构建开放共享、联动共建的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新格局。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昆玉人才服务同城化,无疑是推动昆明都市圈加速建设的又一步。
作为《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认定的发展型都市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和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合作发布《2022中国都市圈发展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认定的强核心城市发展型都市圈,昆明都市圈都是全国众多都市圈中不可或缺的“一圈”。那么,昆明都市圈如何加速成势见效,助力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就此,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发展力
昆明都市圈全国排名第18位
作为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空间现象,都市圈被认为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形象地说,如果将所有城市视为一张巨大的复杂网络,把城市之间的联系量作为网络中城市间“连线”的权重,都市圈就是网络中的小型集群。
白皮书围绕核心城市中心度、人口经济活力、产业集群创新、区域协同联系、商业消费潜力五大一级维度、19个二级维度以及22个三级维度共46个指标,评估都市圈发展力。研究对象涉及全国44个都市圈,是通过官方发布的政策文件规定与复杂网络社群检测算法定义相结合得出的。
白皮书显示,2022年都市圈发展力排名前十的依次是:上海大都市圈以及深圳、苏锡常、广州、北京、杭州、南京、郑州、成都、西安都市圈。其中,有4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2个处于珠三角城市群范围中,都市圈核心城市普遍都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而且这些都市圈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记者注意到,昆明都市圈在44个都市圈发展力排名中,总体得分29.93,排名第18位。这比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都市圈报告2021》的昆明都市圈排名跃升了2位。
不同都市圈的共性和区别,是研究都市圈发展规律的重要参考。白皮书将44个都市圈分为6个类型,分别是成熟型、全面发展型、强核心城市发展型、区域协同发展型、核心城市提升型和基础培育型都市圈。昆明、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都市圈共同上榜强核心城市发展型都市圈。
白皮书建议,不同发展阶段的都市圈及中心城市存在不同的发展驱动力,面临不同的瓶颈问题和职责使命,因此,应以提高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总体目标,遵循“中心引领、特色彰显、区域协调”的基本要求,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全球引领与底线保障相结合、“扩优势显特色”与“补短板强弱项”相结合、能级提升和辐射带动相结合,统筹考虑选择中心城市的集聚与疏散策略。
硬指标
昆明都市圈加速形成
人口流动、物流联通、交通联系,会自然反映出都市圈的形态结构,而都市圈内企业的聚集、产业的分工、业态的多样、人口的增减、创新的效率、高铁班次的往来等都能作为评价都市圈的数据依据。
中心城市作为都市圈经济和人口的主要承载空间,其自身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直接决定着都市圈发展水平。今年1月,昆明市社会科学院做过昆明都市圈的相关课题。其中,对昆明有关都市圈的人口、经济、产业、交通数据作了详细分析。
课题组指出,昆明经济占比大。2021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7222.5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13位,占全省的26.61%,昆明经济在云南的首位度较高。产业聚集能力强。云南有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昆明有2个,分别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集群创新更看重都市圈的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在关注都市圈制造业基础能力的同时,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与竞争优势。昆明创新能力较强。全省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部在昆明。2021年,昆明市登记科技成果429项,占全省545项的78.7%;获专利授权26023件,占全省41167件的63.2%;昆明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27家,占全省2055家的69.4%。
人口经济活力评估的是都市圈的经济实力与人口潜力,它们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指标。从2010年的人口“六普”到2020年的人口“七普”,云南省增加的124.33万常住人口主要是昆明贡献的。昆明是全省16个州市中人口增长的5个州市之一,增加了202.78万人,也是滇中城市中唯一人口增长的城市,显示了较强的人口聚集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都市圈培育指导意见中明确的另一个重点是:都市圈内城市间基本经济往来范围以1小时通勤圈为主,这也是都市圈的硬指标之一。近年来,昆明市内高速公路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已实现县县通高速。经昆明嵩明、宜良、石林、晋宁、安宁和玉溪澄江的昆明绕城高速已于2020年底全线贯通。同时,昆明与滇中城市高速公路网络不断织密,以主城区为核心,形成了辐射滇中城市的高速公路网,有昆曲、昆玉、昆河、昆楚、新昆楚、昆武等高速公路,滇中环线高速公路逐步建成。此外,昆明至滇中各城市均实现普通铁路及动车通达,昆明至曲靖还实现客运专线(沪昆客专)高铁通达。
增动能
建设“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
都市圈都需要有一个强实力与辐射力的核心城市。白皮书中提到,上海大都市圈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周边城市承接上海溢出的产业资源,又与上海形成上下游环节互动,除上海以外的非核心城市间的往来也比其他都市圈更为紧密。
虽然昆明与上海相隔千里,也分属不同类型的都市圈,但不管是经济联系、产业协同、商贸往来,都市圈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流通与合作。在打破行政壁垒和机制障碍的同时,这种联结广泛、分工明确、充满活力的区域协同能力,也是增强都市圈发展力的强大动能。
但是,课题组同时指出,昆明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圈内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低且同质化竞争严重、交通互联互通存在短板、受行政区划约束较大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课题组建议,昆明作为都市圈的核心,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高端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谋划培育昆明都市圈。昆明要以省会之强带动全省之强,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真正当好龙头、挑好大梁、做好表率。
课题组指出,昆明对内是“标杆”“龙头”,对外是“名片”“窗口”,具有“火车头”“领头羊”“排头雁”“中枢枢纽”作用,要用“五圈”带动都市圈提档升级。
在昆明都市圈的其他城市协同发展方面,要促进昆明主城区和滇中新区融合发展,构建以昆明为中心,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蒙自协同发展,形成“中心引领、协同支撑”的空间格局;以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等4个州市及红河州北部的蒙自、个旧、开远、建水、石屏、弥勒、泸西等7个县市为空间范围,打造以昆明为中心的1小时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充分发挥以上地区对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推动都市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人口和经济密度,成为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
新发展
年内有望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近日,《南京都市圈建设2023年省际合作重点任务》《南京都市圈2023年省内合作重点任务》《南京都市圈2023年度工作要点》等系列文件发布,明确今年南京都市圈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都市圈“1+1+N”规划体系构建形成……
各地都市圈的发展,不仅仅是“报团取暖”式协同发展,更可能是集聚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优势,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投资吸引力的一条发展新捷径。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指出,福州都市圈排名在发展型中较靠前,这与其以《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引领,在都市圈领域强化协作发展的主动作为密不可分。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事实上,《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就提出要打造昆明都市圈。此外,云南省、昆明市的“十四五”规划均提出,强化协同发展,打造1小时通勤的昆明都市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那么,昆明都市圈发展规划离我们还有多远?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省、市工作安排,昆明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有望在今年内启动。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