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里“圈”外,建设思路愈发清晰。
一段时间以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动作频频。
3月13日,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子联专题调度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工作。3月15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长春调研时强调,保护好城市山脉水脉文脉和生态,高质量规划长春现代化都市圈。3月17日,吉林省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4月1日,吉林省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召开。
作为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单元”,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一举一动都备受外界关注。
如此密集行动,有个大背景不得不提。
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就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提出明确要求,“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换言之,这套“动作” 既是牢记殷殷嘱托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化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协同发展的行动路径。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向纵深推进、加快建设发展长春都市圈,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成为“破圈”的关键所在。
要想建设好这个“圈”,必须要有破圈思维。现代化都市圈绝对不是封闭的圈,竞争力、辐射力是个两个显著“标签”。
那么问题来了,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该如何建设?“圈”友之间该如何协作?
一组微观且具体细节,勾勒出些许答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春市市长王子联对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工作曾有过深度聚焦。
“总体思路是抓好三个‘圈’建设。一是高效贯通的功能圈,交通、信息、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成熟完备,人员往来顺畅,物流高效便捷,资源配置合理;二是合作共兴的产业圈,都市圈内各城市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合理分工、相互协作、有机融合,重点企业互为上下游,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三是宜居宜业的生活圈,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文化等公共服务政策统一、互通互认、资源共享,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王子联在吉林团开放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必须立足发展实际,遵循经济规律。
千山立仞,必有主峰。
显然,夯实“圈”心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对于当前长春而言意义重大。
彼时,记者特别留意到如下“三强”表述:
?强核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增强长春在科技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核心地位,夯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强带动,着力推动长春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积极主动向周边释放产业、市场、要素和服务,壮大都市圈整体发展实力和保障水平,进而辐射带动全省协调发展。??强合作,共建哈长城市群,加强与辽中南城市群、蒙东地区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立足长吉图、面向东北亚,更好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
激发现代都市圈发展活力,单靠一个长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打通与周边区域要素资源双向流动通道,同频共振。这就要求现代化都市圈成员要向长春“靠拢”。
圈外城市如何“起飞”?
记者看到了吉林省的顶层布局和有力推动。
密集调研,只为建好这个“圈”。
本周“接续”的两次调研,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行程中,都专门“点”到了这个“圈”。
4月15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到吉林市调研。
调研期间,黄强听取吉林市关于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规划思路汇报。他指出,规划好、建设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进一步明确规划范围和建设目标,努力实现交通更加快捷、就业更加充分、生活更加便利,强力带动圈内城市高质量发展、拉动全省各地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要坚持规划科学性和严肃性,坚决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大城市病”,坚决避免出现“鬼城”“空城”。
黄强强调,长春市与吉林市要加快同城化发展步伐,在保护好山脉水脉文脉和生态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推动产业分布式布局、形成集群组团,为吉林重振雄风、再创佳绩注入强劲动力。
4月16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到四平市调研。
调研中,黄强听取四平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规划思路。他指出,规划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辐射带动高质量发展作用,推动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创造产业繁荣发展、百姓充分就业的机遇,让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大幅提升。要坚持规划整体性,坚决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题。要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深入推进产城融合、组团式发展,不“摊大饼”、不“翻烧饼”、不搞“鬼城”,从根本上避免“大城市病”。
黄强强调,四平工业基础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要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围绕农机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仔细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发挥吉浙对口合作作用,更好吸引投资、配置资源。要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好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要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协调发展,让各地都能从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中获益。
一句话总结:发展目的一致,打法“各有千秋”,最终携手“出圈”!
在中国东北广袤版图上,一场重塑区域发展格局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成圈”发展,“圈”出未来。
种种信号表明,吉林已迎风起势,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正按下“快进键”……
本文来源: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