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群经济与城市群发展格局,我国城镇群将走向哪里?

2014-11-02 09:28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在我们最关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从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看,毋庸置疑,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肯定排在前面。但不能光看总量,而要看资源利用的效率,通过比较单位GDP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单位GDP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单位GDP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单位面积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我们发现,东部地区并不占劣势,反而是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占劣势。以单位GDP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例,东部城市群的每亿元的排放平均值是11.76吨、中部城市群是19.83吨,而西部城市群达到了27.07吨。

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能简单地从量上看,而要同时看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东部地区城市群虽然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多,但如果同时考虑其经济产出,以比较资源环境生产效率,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表现并不如东部地区城市群。

未来该如何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发展特征,“城市群经济”在大部分城市群的发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从而造成效率损失和发展失衡。未来城市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升竞争实力: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群发展的概念,逐步打破行政区壁垒,促进相对分散的要素向城市群的集中,提高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能力。从效率、产出、资源配置比率而言,城市群更有效率。集聚要靠市场的力量,社会公平要平衡靠政府的力量。比如,东部城市严格控制人口,上海也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但这不是谁能说了算的,城市规划的总量设定不能继续错下去。要依靠市场规律,用市场来配置资源,其结果就是人、财、物向城市群集中。

二是要不断完善城市群的城市体系,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提升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非常重要,1+1大于2,城市与城市集聚,要大于单个城市的累加。但怎么协同?我们认为,这其中包括同城化发展,包括通勤就业、交通、基础设施的同城化,就是要人可以流动。

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群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城市群空间可达性。空间可达性是城市群形成的机理。如果没有交通运输发展,就不可能有城市群。城市群也内部需要更好的协同,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非常好,河运、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存量已非常大,但问题出在质上,在协同方面、交通设施一体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他城市群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这需要单独提出来。

四是要促进社会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增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从城市竞争力走向城市群竞争力,从城市经济走向城市群经济,从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走向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是多了一个群字,而是其中的机理都发生了变化。

(作者:张学良,文字来源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中心与市政厅,图片来源BCL分享的发言PPT)

5/5<12345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