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郊区应该是一片青山绿水

2014-11-05 09: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胡印斌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目前,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的重叠度较高;同时,一些地方仍存在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的现象。(《新京报》11月4日)

各种圈地扩张之下,我们生活的城市,其边界越来越模糊、漫漶,今天还是郊区,明天就耸起了楼群;刚刚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很快就变身为工业区。郊区一天天向外延伸,在彰显发展成绩、扩张速度的同时,也在拷问每一座城市,有必要无节制地平摊城建的摊子吗?为什么不能在城市周边,留下一片片青山绿水,以此调剂钢筋水泥森林的僵硬与刻板?

城市的崛起当然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使得产业集聚、市场发育、科教繁荣,乃至文化普及成为现实可能。特别是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井喷期,大多数城市都呈现出一派繁盛景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边界迅速延展。而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主导下,接下来的若干年,城市还将以更高的水准、更快的速度加速发展。

也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如何约束城市无限扩张,提升城市发展品质,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和人性化,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方面,城市用地不能无限拓展,应该综合考量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紧张关系,尽最大可能控制住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不能继续以往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土地管理方式,更不能随意透支下一代乃至几代人生存的饭碗。

另一方面,城市有清晰、明确的边界,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生活在城市的人也需要吃菜,如果能就近供给,想必会减少全国范围内的“蔬菜旅行”,也可以更安全、更便捷地保障“菜篮子”;城市也需要更清洁的蓝天、更舒适的山水环境,如果能很方便地在郊区嗅到麦香、看到青青蔬菜,也可以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若是在城市郊区发展现代农业,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此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都市现代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园地,麦田可抑制扬尘,都发挥着“都市之肺”的生态涵养作用。这一点,在一再遭遇雾霾之苦的民众看来,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青绿山水”的愿景固然美好,不过,如何抵达却并不容易。首先,应该在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同时,转变城市发展思路,那种单纯依靠土地出让金搞城建的做法,应该摒弃掉。城市政府在铺摊子、求进度的同时,更要科学规划,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综合效益,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让GDP回落一些,也要让民众呼吸顺畅一些。

其次,从操作层面看,则要严格城市建设用地的审批,既要避免“化整为零”的占用耕地方式,也要杜绝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的做法。城市发展完全可以通过旧城改造、向地下要空间等方式,实现优化发展。

从长远看,城市化是主流,如何将城市建设得更美好,让城市像城市、乡村像乡村,不用走很远就能在城郊看到青山绿水,这既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值得民众深思。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