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并明确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位和作用。全国各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近年来相继批复、详细规划编制实践逐步开展,国内学界一直在探索空间规划如何更加细化、优化、系统化的问题。
为此,《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以“国家空间规划系统化建构”为主题,组织新一期学术笔谈,充分讨论:(1) 如何进一步优化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健全空间规划制度体系、完善不同空间领域和不同空间层级的规划及其衔接机制?(2) 如何进一步提升空间规划系统的整体效能,提高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有效性?(3) 如何进一步拓展、重构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适应空间规划实践需要等议题。
作者 | 郑德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更新时期,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了存量提质改造与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这些变化,规划工作也需要顺势而变,重点要解决好两类问题,一类是新时期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另一类是具体项目的实施落地问题,这样才能继续发挥好规划的治理工具效用。
因此,新时期的规划工作需要强调“大场景、小切口”,以增强专项规划的实施支撑作用。小切口有大场景引领,大场景有小切口落地。大场景要更加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地规划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积极盘活存量,激活经济发展动能;小切口则要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可持续化地创新具体项目的实践探索。
大场景针对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例如城市活力有所缺失的问题,通过编制场景性的专项规划解决具体问题。专项规划主要工作内容是支撑某种特定目标落地的系统性规划,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础性的专项规划,通常是现有行业部门编制的各类专业领域规划,如:应对重大风险灾害的防范、抵御、应对和快速恢复能力,编制综合防灾专项规划;应对城市底线安全和欠账短板问题,编制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等。二是综合性的专项规划,以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为代表,通过对存量时期城市各类空间资源的系统摸排与统筹谋划,明确更新单元、更新任务、实施路径,安排各类更新项目,并联动土地产权、金融财税、审批管理等予以政策保障。三是场景性的专项规划,这一类是以远见引领城市品质提升的新规划工作,更具时代特色和城市特性。比如:围绕美好生活和人群包容场景,编制儿童友好城市等专项规划,指导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各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围绕历史保护和活化利用场景,编制历史地区的活化利用专项规划,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激活多元业态;围绕可持续发展场景,编制绿色低碳专项规划,发挥规划系统性减碳优势,全过程指导低碳城区和低碳街区建设;围绕蓝绿空间,编制流域治理、滨湖治理等专项规划,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好区域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更新时期围绕不同目标和特定问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场景性专项规划,从而推动目标的有序实现或者问题的系统解决。
规划还需要寻找服务城市发展大场景的小切口,通过小切口的实施规划实现项目落地。小切口在大场景下开展,例如,流域治理场景的小切口就是小流域治理,绿色低碳场景的小切口就是低碳街区、低碳社区建设,城市更新场景的小切口就是片区更新策划,等等。小切口工作通过若干实施单元推动大场景落地,存在合理的空间尺度。例如:流域治理的实施单元需结合水文条件划分,综合可操作性,以10-15 km2 为最佳;滨湖开发单元则与腹地空间更为紧密,以5 km2左右较为合适;绿色低碳的实施单元结合“能源可调节、资源可循环、交通可步行”进行综合考虑,以1-3 km2 最为合适。
长期以来,规划都是服务城市发展、解决城市问题的。伴随我国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规划工作重点因城市问题而变,规划体系因规划需求而优,无论是大场景的专项规划工作还是小切口的实施规划探索,都是回到服务城市的长远发展、解决当前城市问题的初心。通过优化规划体系更好地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粗细结合,既以大场景盘活存量激活经济发展动能,又以小切口支撑实施落地,从而创造新的空间价值、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