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助力“百千万工程”?广东这份《意见》说明白了

2025-02-20 09:37 来源:南方+

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力争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与2020年相比下降15%,形成长效稳定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空间支撑和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到2035年,县城城镇化率大幅度提升,田水路林村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协调。

《意见》从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实施、推进农用地整治、推进村庄用地整治、推进产业用地增效、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推进体制机制集成创新等六大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在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志看来,《意见》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措施有力,体现出三大亮点,“一是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二是通过土地资源价值的实现,为镇村集体探索可持续的收益分配机制,三是通过机制体制创新,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将整治成效纳入“百千万工程”考核内容

广东持续推动国土空间向优向美,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总规编制。

《意见》要求健全县镇村规划体系,推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落地实施,运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统筹县城、乡镇、村庄规划建设,引入未来社区理念,打造一批现代化县城示范样板。加快编制实施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分类有序按需编制村庄规划。

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方面,《意见》提出在确保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和扩展倍数不扩大的前提下,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局部微调、统筹优化,这一弹性机制破解了规划刚性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

同时,明确健全项目化管理机制,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落图斑、带位置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

如何推进体制机制集成创新?《意见》提出完善整治形成的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和挂钩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合理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和激励机制等五方面要求。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意见》提出建立“用地指标池”制度,整治区域内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含规模)及补充耕地指标由政府管理,重点支持拆旧建新,优先满足乡村发展建设需要后的节余部分,可按国家政策规定在省内统筹使用。同时,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指标交易、作价入股等方式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反向飞地”。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纳入“百千万工程”考核内容,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整治地区给予差别化资金奖励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在耕地集中整治区实施的综合整治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经验收后,省级按照5︰1的比例奖励有关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土地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意见》以农用地整治、产业用地增效为重要抓手,双管齐下。

推进农用地整治方面,《意见》明确实施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用地整治项目优先在耕地集中整治区实施,建成一批“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集中连片耕地。探索推进“林耕置换”“多田套合”综合整治。在严守耕地红线方面,明确确需对少量零星破碎、配套设施不完善、不便耕种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布局优化调整的,调整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所涉乡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的5%。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意见》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建后管护和保护利用。为促进耕地长期稳定高效利用,明确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统筹建设一批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

产业用地增效方面,《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低效工矿用地整治集聚,统筹推进城镇低效用地整治。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处置利用,优化实施“三旧”改造,分类推进城中村、城镇老旧小区等更新改造,充分运用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土地置换、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等政策,大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集中连片整治。

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要让产业富起来,还要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实现生活空间的宜居适度。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村庄用地布局亟需优化。《意见》提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稳慎推进人口流失严重、空心化程度较深的村庄集聚,对于群众确有需求的,可引导其将分散居住、基础设施保障不足或低洼易涝、有地质灾害避险需要的零星房屋搬迁到村庄聚集区,并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防控。同时明确严禁违背群众意愿大拆大建,不得强迫农民“上楼”。

在农村宅基地改革方面,《意见》提出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这既能保障农民权益,又提升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是擦亮土地“颜值”的有力手段。

根据《意见》,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同时,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综合治理,重点推进蓝色海岸带和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国家级和省级“山水工程”实施、红树林营造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综合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