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江苏南京全域统筹建立乡村规划体系

2025-03-13 09:52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江苏省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村庄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注重健全规划体系、分类有序编制、全要素谋划、编管政策衔接、引导村民共享共治、数字化全链条服务等方面工作,不断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微信图片_20250314133831.png

注重规划传导 科学配置空间资源

南京通过规划体系传导,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予以统筹,在市、区、镇(街道)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及镇村布局规划中加强空间体系、功能结构、用地布局的传导与深化,科学引导和配置空间资源,全面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1.png

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管理信息系统

在详细规划单元划定中,南京统筹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协同发展,同时综合协调耕地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殡葬设施、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要求,引导乡村空间在功能定位、发展引导、设施配置等方面加强协同,提升村庄规划的支撑能力。从乡村风貌、产业兴旺、乡风和谐、和顺生活等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南京市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指标体系,将空间要素在村庄规划、村庄设计中统筹落实。

按照按需编制、分类编制的思路,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对全市545个建制村中有需求且具备条件的463个村,按照简易版、基础版、深化版三种类型,差异化确定村庄规划编制深度,编制成果均已获批。

分类有序编制村庄规划

在急用先编、滚动编制的原则下,以一个或几个建制村为单元统筹规划编制,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按照“规划共绘、平台共建、要素共享、环境共保、文化共育、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的要求,推动城乡融合、镇村协同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统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重要古镇古村等特色历史文化保护资源,将各类保护利用管理与引导要求统一纳入村庄规划,保持乡村历史文脉、原有肌理、传统功能,提升乡村特有风貌。

2.png

对无需编制村庄规划的乡村地区,采用通则式规划管理,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通过强化底线约束、细化管控指标,明确用地兼容和项目选址要求,为村民住房、农村民生设施和乡村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提供规划依据。

3.png

《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组织工作指南》中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流程

专项制定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手册,全面指导区、镇(街道)、村(社区)、规划编制单位、乡贤、村民规范编制规划、反映诉求、保护权益。在村两委审议、批前公示、批后公布等工作中,将村庄规划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村庄立体图、效果图,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全要素谋划提升规划质量

南京全面厘清乡村地区各类底线,筑牢安全发展红线。在村庄规划中落实生产、生态、安全、历史文化保护等4大类空间管制要素,在村域范围内制定“村域空间管控图”,保证刚性管控内容不变形、不走样。在管控图中进一步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历史文化保护线、洪涝风险控制线等12条控制线的空间分布与管制规则。

4.png

南京市村庄规划刚性管控图

结合地方实际,修订《南京市乡村地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指南》,进一步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适应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需要,提升乡村承载能力。科学构建综合防灾与应急安全体系,引导或明确乡村地区抗震、防洪、消防等公共安全设施配置,以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布局,提升乡村地区安全韧性。

同时,南京挖掘地域特色,全面评估已有的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等村庄设计,将有效的成果融入村庄规划。同时,进一步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分考虑村民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需求,细化开展乡村建筑、景观风貌、人居环境、公服设施配套等多层次设计。

5.png

南京市村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此外,建立全流程、数字化的村庄规划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村庄规划“一张图”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村庄规划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留痕、全档案归集。

编管衔接提高规划实效性

在村庄规划工作中,南京系统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等农业、生态要素治理。对于近期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在村庄规划中统筹衔接设计方案,对沟渠、道路等农田水利与交通设施用地予以配置或引导,促进农用地布局优化,加快构建网络化生态安全空间结构。在村庄规划中建立精细化的图则管控机制,通过图、表、规则明确乡村用地的容积率、建筑高度、退让距离等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和建筑风貌引导要求,可直接作为规划许可的依据。

6.png

南京市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

南京持续优化协同政策以保障村庄规划实施,探索建设用地兼容和农业生态空间复合利用模式以及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通过入股联营、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遵循刚弹结合的原则,村庄规划中划定居民点和产业两类储备区,统筹近远期发展需求,为未来乡村发展留有余地,同时对这两类储备区的管理予以统筹,提高规划适应能力。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樊杰:“投资于人”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