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少鹏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
时隔10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视野全局的战略高度,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城市工作的创新理论,描绘和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将深学细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锚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把握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化、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主动适应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步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提效为主的阶段的形势变化,坚持“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则,按照“五个深刻把握”的重要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一个优化、六大建设”的战略部署,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完善城市更新顶层设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就全面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扎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对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作出系统全面部署。我们将把城市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好文件贯彻,通过明确文件任务分工、确定年度工作重点、科学建立工作台账,推动文件各项部署落实落地。结合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十五五”时期城市更新长远谋划,研究未来五年的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和改革举措,确保城市更新工作既着眼于长远,又务实可行。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立法,明确工作组织、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等全流程制度安排,支持各地开展地方立法,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建立健全城市更新配套政策。坚持先体检、后更新,从问题导向查找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从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以体检找出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我们将制定实施《城市体检管理办法》,明确城市体检的定位作用、基本原则、工作要求和监督评价等内容,建立健全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体制机制。指导各地按照《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导则》要求,编制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加快建立“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实施体系,以高质量规划、精细化设计引导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同完善适用于城市更新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重点任务。把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与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结合起来,与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以工作实效取得更多普惠民生可感可观成果。我们将持续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修订工作,开展老城区和老街区专项调查,继续抓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塑造具有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的城市特色风貌。加快建设完整社区,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做法,抓紧实施完整社区扩面增效提质,以完整社区为抓手,推进“好社区”建设。深入推进老旧街区改造,研究制定关于推进老旧街区改造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老旧火车站和周边街区统筹更新改造试点,推动各类老旧街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
不断凝聚城市更新工作共识。城市更新涉及政府、市场、社会、市民多个主体,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要深刻把握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凝聚各方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我们将持续开展专题培训,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对城市更新规划、设计、运营等方面政策的宣贯,引导各地切实转变推进工作思路、理念、方式和方法。研究开展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创建,以示范项目引领城市更新任务落实。搭建涵盖多主体、多层级的交流平台,总结交流各地推进城市更新的好经验、好政策、好做法和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注城市更新、参与城市更新的良好工作氛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