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大运河申遗的江苏梦 一座城市的责任

2014-06-24 09: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消息从卡塔尔传来后,举国欢腾,其中,江苏人民特别高兴,为了这一天,他们整整等了8年。

江苏与大运河

1400多年前,下令修建大运河的隋炀帝没有想到,他耗时多年、动用无数人力物力修建的大运河竟然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京杭运河江苏段是整个京杭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北起苏鲁交界的二级坝,南至江浙交界的鸭子坝,并可通过淮河、苏申外港线沟通安徽和上海,流经省内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个地级市,全长约690公里,是京杭运河通航里程最长、货流密度最大、运输效益最好的航段,船舶密度超过欧洲的莱茵河。江苏人对大运河的感情,犹如孩子对母亲一样,有依赖、有感恩还有回报。

江苏既靠江、又沿海,然而对江苏影响最深刻的,仍是大运河。隋炀帝在扬州城内开凿运河后,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淮北盐集散中心”……大运河也造就了淮安的繁盛。大运河贯通南北,促使江苏成为南北文化交流中心,深刻影响了江苏人包容、开放的性格的形成。

在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延皓看来,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人除了高兴,还有理由骄傲。这是因为在历史上,江苏是整个大运河的中心,南来北往的粮食、货物在这里汇聚,再运输到各地,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在,当世界不少著名的运河已经逐渐丧失了运输功能时,大运河江苏段却以每年8%的增速专家指出增加货运能力。

专家指出,申遗成功后,大运河将在继续保留船运功能外,还可以带动江苏文化旅游业、推动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交流。

一座城市的责任

2007年9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设在扬州,扬州由此成为申遗工程的牵头城市。

说起申遗之路,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姜师立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扬州率先颁布实施大运河市段保护规划和《扬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建设大运河(扬州段)遗产监测预警中心和档案中心,同时还成立大运河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调动全市人民保护大运河的热情。

大运河申遗启动至今已近8年,与2006年相比,大运河部分地区出现的断流、淤塞、污染等现象已得到很大改进,经过清理、整顿、修复、疏通的大运河也再现生机,但有些地区管理与保护不当的情况依旧存在。“为做好遗产点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扬州先后叫停了高邮市里运河故道房地产工程等。”姜师立说。此外,扬州还从国家和省文物局争取了近两亿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实施了扬州盐业历史遗迹保护工程、邵伯明清运河故道及周边运河遗产保护展示工程等一批工程。目前,扬州共有瘦西湖、个园等10个遗产点,里运河、古邗沟等6段河道被列入首批申遗点段,成为全线列入遗产最多的遗产区。“不要把申遗当摇钱树,文化的传承更重要。世界文化遗产传达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传统,申遗可以唤起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热情、来保护它。”姜师立说。

“运河申遗八年,扬州大批遗产点本体得到修缮,运河沿线环境面貌得以改善,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扬州市市长朱民阳表示,作为大运河申遗工作的牵头城市,扬州将继续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来保护、利用运河遗产,与沿线城市共同推动运河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运河保护任重道远

大运河申遗成功对于大运河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但申遗成功并不代表一劳永逸。“一面申遗,一面破坏,最终可能会被亮红牌。”扬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顾风说。

在申遗工作中,有些地方将申遗工作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申遗花了不少力气,但是一旦入选了就将保护工作扔到一边,还有的地方只将世遗作为摇钱树开发利用,忽视世遗的科学保护,最终导致世遗走样。

“积健为雄,众望所归,梦想成真,任重道远。”当谈及大运河申遗后的保护时,顾风这样概括道,申遗成功更多的是向国际社会承诺要管理好和保护好大运河,申遗不容易,但是更艰巨的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保护、管理大运河。

大运河这条在中华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水道,漫漫两千公里,贯通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北向南流经24个城市,全流域共33个地级市。流域范围广,流经城市多,意味着其保护难度的提升。运河保护与运河全线的城市、行业等关联度非常大,沿线城市如何做好大运河周边环境的保护和规划建设对于大运河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顾风认为,要建立一个管理保护大运河的系统,实现大运河全线有效建设和管理,而这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例如交通、水利部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