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住建部专栏-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 正文

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经验

2017-04-11 16:01 来源:住建部

2015年4月,我部将海南省三亚市设立为首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探索“城市双修”工作经验,改善生态环境,补足城市短板,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人居环境宜居性。一年多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三亚市委、市政府积极安排部署,全力开展“城市双修”。目前,三亚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2016年12月,我部在三亚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双修”工作现场会,要求全国各地学习三亚经验,全面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现将三亚市“城市双修”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一、领导亲自推动

(一)提高认识。三亚市委、市政府立意高远,把开展“城市双修”工作上升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高度,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行动,作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将中央要求、百姓期盼转化为推动“城市双修”的强大动力,以“城市双修”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

(二)科学决策。三亚市委、市政府把握住国家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认识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直面生态风险和城市乱象,将“城市双修”作为综合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行动,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全市上下“一盘棋”,勇于作为、勇于担当,下大决心整合资源,花大气力还欠账,塑造了三亚特有的“双修”精神。

(三)领导带头。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亚“城市双修”工作,主要领导多次赴三亚视察指导,问诊把脉,为三亚站台鼓劲。三亚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套班子一把手亲自带头推进工作,特别是三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决策在第一线、指挥在第一线,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各部门负责人带领干部群众,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问题入手,敢于“啃硬骨头”,着力解决涉及复杂利益的矛盾问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敢作敢为,顶住各方面压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人人敢担当、人人想干事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统筹协调

(四)统筹规划。三亚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生态的系统性、城市的整体性,科学制定相关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整体”的城市设计为依托,统筹和指导“城市双修”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水系、海岸线利用等6项规划。在规划中,加强各规划的协调衔接,注重调查分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整体考虑综合性和时效性,科学确定需要重点修复、修补的地区和内容。并通过开展“城市双修”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统筹协调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系统谋划城市立体蓝图,综合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使用、空间利用问题,努力实现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牢固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落实绿色、人文的发展要求。内外兼修,依法治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五)制定计划。三亚市在“城市双修”伊始,就编制了整治违法建筑和城镇内河湖水污染等行动计划,统筹安排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将“城市双修”细化为系统性强、操作性强的工程项目,梳理出年度开展的抱坡岭山体修复、三亚河治污、丰兴隆生态公园和解放路综合整治等18个重点项目,明确各项目的位置、类型、规模、建设时序、完成时间、阶段性目标、投资规模和责任单位。同时,注重将“城市双修”与五年拆除违法建设行动结合,与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结合,将物质空间环境的修复修补,与提升公共服务结合,增强实施计划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多方协同。三亚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制度优势,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在三亚市规划局设“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下设7个工作组,分别由海洋局、园林局、规划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牵头,抓紧落实各项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技术工作组,为“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全面技术支撑,帮助协调落实项目,形成了“行政统筹负责、技术协同对接”的工作模式,协同推进“城市双修”。

三、扎实推进工作

(七)广泛动员。三亚市委、市政府注重动员广大干部参与,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教育活动,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给干部讲课;选派干部赴新加坡、广州、深圳等国内外先进城市学习经验,让全市干部学有标杆、做有参照。通过组织多类型、全方位的活动,向全市70多万常住居民宣传“城市双修”的目的和意义,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动员干部深入基层,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通过优先实施多项生态民生工程,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八)强力拆违。三亚市委、市政府把拆违作为“城市双修”破题开局的突破口,坚持“严查增量、严禁增量”,摸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拆违程序和工作模式,研究建立了拆除违建的问责办法、奖励机制。注重打“组合拳”,通过开展联合执法,组织集中拆违,建立拆违样板等,破解拆违难题。在2015-2016年,总计拆除违法建筑约770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蔓延态势。同时,在拆违中,坚持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做到政策执行人人平等,减少执法阻力。同时,按照疏堵结合思路,编制村庄规划,完善村民房屋报建程序,满足村民建房合理需求。

(九)突出重点。突出修复生态环境,实施山、海、河三大生态修复工程,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海岸、河流,恢复并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突出修补城市空间环境,打好违法建筑拆除、广告牌匾整治、城市绿化改造、城市色彩协调、城市亮化改造、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六大战役”。强化补足城市短板,比如,紧扣民生问题,增加体育健身休闲场所、公园绿地;紧扣旅游业发展问题,修建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环境;紧扣风貌问题,清理海岸线、河岸线,整修步行街,传承城市文脉,增强了城市特色。

四、完善保障措施

(十)资金保障。三亚对“城市双修”工作敢于投入、舍得花钱。为推动“城市双修”重点工程建设,填补城市建设历史欠账,优化城市空间环境,三亚收回了多块已出让土地,同时加大拆迁安置力度、增加公园绿地数量和规模等,既减少土地收益,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8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重点工程,累计工程投资额约26亿元。

(十一)制度保障。三亚市委、市政府注重建立长效的机制,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维护“城市双修”成果。先后制定出台了《三亚市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三亚河道生态保护管理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以及制定了《三亚市海岸带保护规定》《三亚市滨海公园保护规定》《三亚市违法建筑管控办法》等16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确保“城市双修”在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强化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机制,规范办事程序,筑牢防腐墙,让“城市双修”成为廉洁工程。

(十二)舆论引导。三亚注重借助媒体力量,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三亚“城市双修”工作进行全面宣传,在三亚电视台、三亚日报开辟专栏、专题长期宣传报道,全面解读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新理念,跟踪介绍“城市双修”项目进展,做好“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中优秀单位和个人的事迹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并不定期对市民、企业、单位的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宣传,营造工作气氛,使“城市双修”工作深入人心。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