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20多个“低碳生态城”呈遍地开花之势,在绿色城镇化的大旗下,房地产业随之掀起了一场绿色住宅运动。不过专家提醒,只有成本适当、自身可持续、可推广复制的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才能推动房地产业绿色转身。
新城不冠以“低碳生态”就out了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到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再到与美国、德国、丹麦、加拿大等国家的合作,眼下我国各地已有20多个“低碳生态城”。除国家级的绿色生态城区外,众多开发商也打出绿色低碳牌,纷纷抛出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一时间,房地产绿色转身蔚然成风。
今年来,各地纷纷响应国家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天津市为例,明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绿色建筑”将占三成。凡新建示范小城镇、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新梅江居住区、于家堡低碳城区为示范区,重在推进区域性绿色建筑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绿色发展最重要的是理念和技术选择问题。过去我国很多建筑物并未按照节能标准建造,这方面节约的潜力非常大,而且技术都是成熟的可以做到的,关键是选择问题。
同时,“绿色节俭可持续”的理念也是需要业界秉持的,片面追求“高大上”,势必是浪费的,又何谈低碳生态。近日,南京市宣布青奥会“帆船大楼”为节能自减面积。这座最抓人眼球的赛事指挥中心起初设计的建筑面积为4 .5万平方米,但最终建成的面积只有1 .4万平方米,还对高度进行了压缩,大大节约了成本。
可以说,现在全国各地的新城不冠以“低碳生态”就out了,房地产项目不尊重绿色理念、不运用节能技术也out了,而消费者不愿意为“低碳生态”买单也可能会out。
1/2 | 1 | 2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