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学术对话四:面对未来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2017-11-29 09:1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7年11月19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建部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7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面向未来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在广东省东莞市嘉华大酒店四楼F3会议室召开,现场专家、教授云集,多达百余位业内教师、学者和从业人员参与。

彭震伟(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彭震伟担任论坛主持人。他指出,城乡规划学科在不断发展,高校和用人单位都在思考规划学科该如何建设,如何培养人才。城乡规划应当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从技术层面、政策层面和战略层面去把握规划内容。今天的学术对话主要议题包括:当前中国城乡规划改革的方向与任务、学科体系建设的现实与理想、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学科建立的行动策略,以及城乡规划教育中的问题与改革内容。

唐子来(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指委)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首先介绍了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发展近况: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点227个,城乡规划专业的现有在校生(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共计45680人;截止2017年6月,共45所学校通过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评估,28所学校通过城乡规划硕士专业评估,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城乡规划院校。他强调,对未来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应面向四个主流领域的实践:注重社会参与、注重生态和谐、注重文化传承和注重科技应用。

刘奇志(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

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评估委委员、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奇志谈到,首先希望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能由专变广,多注重培养和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其次需要培养大局观和规划专业的理性思维。最后,从应用者的角度,提出学生应进行广泛社会交流,跟上时代发展,拥有长远宏观的思想。

王富海(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对于学生培养提出“A+1+N”概念,即一项专业基本技能、一项基于兴趣或社会需求的主要技能以及与多个学科广泛交流。

原专指委和评估委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秉钊通过回忆自己多年来的从业经历,指出城乡规划专业应尤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关注弱势群体,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此外,他还强调了公共参与的重要地位。

石 楠(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住建部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级高工)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专指委副主任委员、评估委副主任委员石楠论述了城乡规划面临的现实与困境,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指出应培养面向管理的人才,从学科定位的角度提倡在工学、理学、管理学三大门类设立城乡规划学科,从而搭建全面系统的城乡规划学科。

赵万民(学会副理事长、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学会副理事长、专指委副主任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赵万民总结了城乡规划学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让城乡规划学科进入国家的科学体系、与建筑学一级学科融合以寻找共赢、培养复合型人才等建议。

袁锦富(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评估委委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袁锦富谈到高校学生普遍遇到的两个问题:概念不清和意识不强,并对此提出应加强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王世福(学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学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专指委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世福提出,学科教育应引导创造美好生活的城市,探索真正的、变革性的、能够创造美好生活范型的规划方法。

赵天宇(学会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学会理事、专指委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天宇指出,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还应该包括在工作实践中继续学习。

相秉军(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同衡规划院总工程师兼长三角分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同衡规划院总工程师兼长三角分院副院长相秉军提出,人才培养应是终身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需要具有丰富的城市阅历,提高对城市本体和规划设计的认识。

丁 元(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丁元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眼光,加强可塑性;并指出基本技能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性。

许 槟(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办及国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评估委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办及国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许槟提出,本科教育阶段注重通才教育,研究生阶段可推进专门化、高素质教育。

学会常务理事、专指委委员、学工委主任孙施文在发言中提出,在学科发展的转折时期,要对学科的内涵有重新并深刻的认识,包括核心是什么,怎么发展学科等。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