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下半程,多重约束的叠加使传统路径难以为继。城市研究、城乡规划面对着一个充满变化的新环境,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新需求,需要新探索、新思考、新理论。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电子商务等在中国城乡的蓬勃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生产、生活以及区域、城市、乡村的空间格局,这些都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未曾经历和应对过的,然而它已经非常现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它必将在很大程度上颠覆我们长期以来对空间、对规划的传统认知。
2018年6月2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下简称“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e城镇化与规划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2018学术年会,在南京大学顺利举行。阿里研究院新乡村研究中心、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凤凰品城市》编辑部等单位参与协办。“中国城市规划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学会理事、学会青工委主任委员、中规院上海分院郑德高院长,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院张国华院长,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王兴平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武前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魏立华教授,阿里研究院新乡村研究中心盛振中主任,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张希煜总监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代表合影
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会议开幕式由学会乡村规划学委会委员、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罗震东主持,崔功豪教授致辞,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主任张京祥对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阐释。
崔功豪教授致辞
主题报告
张国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院院长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院张国华院长在题为“产业·互联网+交通网·空间”的报告中,强调了互联网在突破信息不对称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交通地位将由商品主导向思想交流主导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面对面的空间接近性、空间环境和基础设施服务的要求更高。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以物质的综合交通网络和虚拟的互联网为代表)是打破传统地理疆界的战略设施,将成为争夺资源、赢得竞争的重要利器。而全球城市的构成元素也将与时俱进,呈现新的特点:供应链上的国家、没有边界的社区、自我管理的城市和拥有权力超过政府的企业。
郑德高 学会理事、学会青工委主任委员、中规院上海分院院长
郑德高理事在题为“城市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人、地、钱’视角”的报告中,立足于城市转型的时代背景,梳理了城市人口、土地、政府财政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人与钱的关系方面,人才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的逻辑由工业文明时期的“乐业带动安居”向知识经济时期的“安居带动乐业”转向。在地与钱关系方面,面临空间的生产、再生产以及不平衡问题,土地财政需要渐进式的调整。在人与地的关系方面,系统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分类、分层或从制度层面寻求解决途径。
王红扬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红扬教授在题为“整体主义视野下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城乡规划重构”的报告中,以整体主义思维剖析了过往社会发展的困局。规划应以有机开放的态度取代过往机械封闭的认知,在变化的动态中,找到相对最优的整体性目标及对应的有限局部干预。前瞻未来,规划不必再自困于各种既有范式,规划的核心任务是重建有机整体性,统筹战略性治理与常规性治理。
盛振中 阿里研究院新乡村研究中心主任
盛振中主任在“淘宝村: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本“的报告中,分享了中国淘宝村的发展历程,提出当前淘宝村发展的五大趋势:集群化、网商企业化、产品多元化、竞争同质化、支撑服务升级。互联网电商带来了人才返乡、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淘宝村也因而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随着淘宝村的壮大成熟,决定因素越来越体现为线下的产业基础、人才优势、区位优势,而非线上的宣传营销。
陈绪冬 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绪冬总经理在“多元资本融合的乡村空间再生产”的报告中,对乡村振兴中资本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乡村空间的新价值在于消费价值,理想的乡村应该成为美好生活新向往、幸福产业的新空间。乡村振兴的过程需要系统的政策设计和运营模式,以合理引导多元资本,实现资本与乡村的共生共荣。
张希煜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总监
张希煜总监在“互联网IP重塑城市空间想象”的报告中,提出互联网IP的功能在于形成虚拟图腾与虚拟部落,展示社会符号,进而形成多种场景加工方式。用户成为一种空间内容,体验即立场造成参与式文化兴起,消费即投票导致注意力和金钱一样重要。正因如此,规划行业的IP化也正在进行之中。
圆桌讨论
下午的圆桌讨论,首先由罗震东作题为“新自下而上城镇化:中国淘宝村的发展与治理”的引导发言。随后,十多位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并通过微信与参会专家进行互动,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与会专家建议,积极应对城市发展新挑战,构筑“互联网+交通网”基础设施;全面适应城乡关系新阶段,关注“流动空间”;积极探索应对e城镇化的规划新方法,开展中国本土规划理论创新;学术研究应兼顾e时代的正、负面效应,实现价值引领;客观看待淘宝村现象,科学引导乡村发展。
罗震东 学会乡村规划学委会委员、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圆桌讨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