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日前,“2020-202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名单出炉。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执行党的政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新时代规划工作。
张险峰
扎根一线
技术精湛
学风严谨
攻克大量实践难点问题
男,1967年7月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险峰同志始终扎根生产第一线,坚持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路线方针,将人民利益和国家战略贯穿在他主持的所有规划项目和科研中。刻苦钻研学术技术,不惧挑战勇挑重任,充分发挥多专业融会贯通的技术特长,以精湛的技术和创新性思维开展工作,攻克大量系统性、复杂性、疑难性城市问题,为国家和地方发展贡献智慧,收获了良好的业绩。严格技术管理,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策划成立院多专业多部门统筹技术协同平台,推进规划业务高质量开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舟曲等灾后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工作率先垂范,心胸开阔,毫无保留地培养帮助青年人快速成长。
一、长期扎根生产实践第一线,始终站在国家战略和人民利益角度,解决了大量城乡发展难点问题。
工作近30年来,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党和国家服务的使命,立足规划实践,不断学习进取,深入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战略诉求,了解人民需要和城市发展诉求;擅长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政策理论,解决系统性、交叉性、复杂性、实操性问题,探索城乡发展规律和城市问题解决之道。在工作中站位高、视野广、政策强。
在主持天津市城市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广西北部湾城镇群规划、重庆两江四岸城市设计,以及参与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奥运会选址研究等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中,坚持从国家战略和城镇化布局的宏观视野出发,高屋建瓴地谋划发展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空间布局、策划实施路径,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合理、富于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他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下的规划方法,将生态文明理念加以完整解读并贯穿始终。如新一轮北京市延庆区分区规划、随州总规、青海多巴新区规划等,均是生态敏感脆弱、保护压力极大的地区。他率领团队运用生态分析工具科学界定保护红线,将生态网络、绿色产业、城市形态、低碳建设等理念方法高度融合,提出绿色化发展的系统工程和总体布局,为城市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6年主持的青海茶卡盐湖景观整治项目,他以专业的判断力,及时制止了将既有建筑推倒重来的改造计划,提出保留所有老旧建筑加以改造的计划;通过精心设计论证,对老旧建筑改造、功能和游线重塑、盐湖近岸生态修复和景观整治提出全新的方案,不但极大地节约了建设成本、缩短了改造周期,而且塑造出工业遗产与自然景观融合的新形象,一跃成为青藏旅游线上的新亮点,让传统采矿企业实现了成功转型。先后荣获英国皇家景观建筑师协会优秀规划设计奖、亚太景观优秀规划设计奖,让国外学界增加了对中国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
二、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划设计方法,塑造当代中国城市新形象。
在各类园区、新城新区规划设计中,高度重视地方文化与特色塑造,不断探索古为今用、西学中用的规划设计方法。结合中国特色大胆创新,塑造出一个个功能布局合理、形象特色鲜明,将时代感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的规划作品。如在2013年常熟南部新区城市设计竞赛中,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含蓄内敛的美学特质出发,运用当代城市设计手法加以形体再现,并与新区功能、水环境保护、水乡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创造出富有中国水乡特色和现代感的崭新空间形象,获得所有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中选实施方案。
2015年,城乡规划改革进入攻坚期。他带领随州总规编制团队,积极探索规划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规划方法,从编审督、规建管一体化角度出发,提出一整套改革方案,并通过数据平台入库,极大地提高了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政策表述的规范性、管理实施的操作性和法定规划的严肃性。将报审成果与技术成果相分离,提高了审查效率,适应了地方发展建设需要,受到规划行业主管部门和湖北省的高度认可,并在湖北全省加以推广,为城乡规划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新样本。
三、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政策性服务,在救灾扶贫中做出突出贡献,在学会二级学委会中工作表现突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际,他主动请缨前往灾区。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安排下,他被指派在京收集灾区地形图工作。由于事发突然,加之国内地图数据采集机构分散,他每天都要在偌大的北京城里四处奔波,到处挖掘灾区地图信息,经常忙得茶饭不思,为的是尽快拿到合格的地图信息提供给前方救灾和规划队伍。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也再次触动了他的爱心。他再次主动请缨,担任了灾后重建工作组副组长,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做重建准备工作。由于泥石流及其形成的白龙江堰塞湖破坏,当时的舟曲县城一片狼藉,缺吃少住。他和项目组同志挤在一间临时改造的会议室里一干就是月余,吃的是职工家属做的大锅饭,住的是行军床,争分夺秒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方案,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在冬季到来之前将所有受灾群众迁往临时安置点妥善安置。随后,又马不停蹄开展老城新区规划,科学论证安全选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传承创新特色风貌,为舟曲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当省重建指挥部邀请他在全省灾后重建技术辅导大会上做报告之际,正值他父亲去世料理丧事期间,他以大局为重毅然前往,与会领导和台下听众得知此事无不感动。
长期以来,他积极参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活动,在规划年会上做报告交流,多次参加年会论文征集稿件评选活动。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学委会恢复筹备工作,并当选为第一届委员。在委员会中积极发挥作用,多条建言献策被学委会采纳;参与学委会组织的城市更新学术论坛、沙龙和出版活动,多次在年会论坛上做学术交流分享。
他还非常重视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并主持相关课题。参与众多省部级下达的科研和国家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参与住建部华夏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主持院内科研立项和评审验收工作。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参编学术出版物10余部,学术报告50余篇。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如火如荼开展,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求真务实精神,积极主动对接规划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对话交流,将实践第一线的困惑和建议如实反馈,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政策解读工作。
四、严格技术管理,把握行业动态,为提升院的技术水平和造福社会能力而不懈努力。
他在担任清华同衡院总工程师期间,在院领导支持下,紧抓技术管理制度建设,建章立制;在项目审查中严把技术质量关。在他的带领和其他总工共同努力下,全院技术成果总体质量不断提高。
他擅长捕捉行业热点,并超前做出部署。2019年初,在国土空间规划即将大规模开展之际,他及时把握行业动态,提前部署技术力量,推动院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及时跟进。在院领导支持下,策划建立院级技术管理协同平台,充分调动全院各专业力量,在政策解读、跨专业学习、技术统筹、质量审查和全过程管理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亲自主持一批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项目,以扎实的功力和对新型规划的独到见解,不断破解新的难点问题,引领规划编制扎实稳健开拓前行。
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同衡总规团队已经成长为一支勤于思考、善于研究、技术稳健、勇于创新、能打硬仗的国土空间规划生力军,获得相关部委和各地政府的高度认可。
五、甘为人梯,热心培养帮助青年才俊,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近年来他把大量精力放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方面。针对规划行业工作责任重、单位年轻人多、工作经验欠缺、工作压力大的特点,他以帮助年轻人克服困难、提高效率、业务成长为己任,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输给年轻同事。在技术辅导和项目审查中,坚持“授之以渔”,不但讲技术论方法,更注重传授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总是冲在第一线亲历亲为,以言传身教帮助青年规划师理解业主诉求、把握项目重点、提高汇报技巧、提升规划技能,深受青年规划师的爱戴。
他还热衷于高校兼职工作,牺牲大量宝贵的休息时间,义务开办讲座,参加学生设计课辅导和点评、研究生论文指导和答辩,为青年才俊实习就业铺路搭桥。为各地领导干部开办专业讲座,提高规划理论修养。积极参加各地规划评优、各类项目和科研课题论证评审,为提高地方规划设计水平贡献智慧。